更新:2024-11-05 14:43
首映:2016-11-18(美國)
年代:2016
時長:108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8.5
觀看數:7861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馬拉松:愛國者日爆炸案》觀影《愛國者日》
“陳述”和“反思”,是我認為作為一部紀錄片應該要去做的事情,但也不是必須兼備。只要能把前者做好:【公正客觀的把事件本身呈現到熒幕上】,僅僅是針對“提升了觀眾的認知”這點來說,就已經算得上是一部合格的紀錄片了。如果能在這個基礎上再做出一些有理據的思考,那么在可以提升片子質量的同時,也會另觀眾受益匪淺。
這部紀錄片里是沒有反思的,它只是陳述了事件的發生和抓捕疑犯的過程,之后是部分受害者從彼到此的日常。從這些親歷者身上,我感受到了很多正能量,他們都很偉大。如果范圍僅限于此,即便是沒有對事件之外的思考,我也不覺得有什么不妥。然而讓我感到失望的是,作為紀錄片,這部片子給我的感覺就是有點過度消費受害者的遭遇來宣揚主旋律了。
【“So,we were trying to put together a picture of what had gone wrong.Who are these people? Where'd this messed up family come from? ”我們試圖搞清楚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這些人是誰?這個混亂的家庭究竟從何而來?】這種言論如果出現在這部紀錄片里
以紀實手法反映波斯頓恐怖襲擊事件,給人以真實感。電影規避種族、移民等問題,而是著重表現受害者、警察包括罪犯在事件前后的生活軌跡,表現波斯頓民眾在災難面前的態度,尤其是通過細節為觀眾勾勒了一座安寧祥和的城市風情、美好的愛情和溫馨的親情。用反襯的手法令觀眾對美好的人們遭遇的不幸給予深深的哀嘆和惋惜:一對年輕夫婦雙雙截肢、麻省學院門外執勤的年輕警察、一警察為罹難孩子的遺體守夜等等,都引發觀眾的唏噓,從而感受恐怖襲擊的罪惡。
有意思的是,導演選的演員與原型非常相像,而且
波士頓馬拉松,會在每年的愛國者日(四月的第三個星期一),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舉行。
這是一場屬于馬拉松的盛會,波士頓馬拉松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馬拉松比賽,也是世界六大馬拉松之。
其他五個分別是倫敦馬拉松、柏林馬拉松、芝加哥馬拉松、紐約馬拉松和東京馬拉松賽。
馬拉松的精神貴在參與和堅持,不管名次怎樣,跑完全程,感受這項運動的魅力就足矣。
但,波士頓馬拉松并不是報名就可獲權參加的,這場馬拉松需要經過嚴格的篩選,每位入選的選手會將這次比賽當成競技運動的賽場
有時與其去看一些胡編濫造的電影,不如看上一部紀錄片來得更有意義。HBO出品的《馬拉松:愛國者日爆炸案》紀錄了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的全部過程,以及在之后的兩年時間里,這場爆炸案中的幸存者是如何堅強生存下去的。
不知為何,記憶中對于2013年波士頓爆炸案的印象幾乎沒有。不知是當時新聞報道不多,還是確實沒有關注。看完這部紀錄片后才發現,這次爆炸案給波士頓和美國人帶來了怎樣的傷害,其實想想如果這件事發生在自己身邊,絕對會給人生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隨著國外紀錄片體系的成熟,在很早之前就已基本告別了“沉迷煽情“或”強烈渲染某種情緒”的階段。但正是這種成熟,也讓紀錄片產生了很多真正攝入人心的元素。往往是平敘近乎于水平面的鏡頭,卻讓人感到了很多難于言狀的力量。
影片有很多鏡頭都讓人印象深刻,比如一對兄弟在這次爆炸案中均受到了傷害,平時朝夕相處的兩兄弟,因為各自治療導致長時間沒有了交流。所以在治療期間,兩人一直十分惦記對方。終于在一段時間倆人情況相對穩定后,兩人坐著輪椅見到了對方
在自己跑完半程馬拉松后看這部電影,這個時間結點是不是有點意義!
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也沒有過度渲染的英雄主義,感謝導演盡最大努力還原了爆炸事件的真相,還原每一個受害人不幸的經歷。真實的人生起伏比一部好萊塢大片更能打動觀者,而不是把目光僅僅停留在那場慘絕人寰的傷痛上。
只有在天災人禍時,才會覺得人類如此渺小,渺小到無能無力,但是又是如此堅強,堅強到可以重新面對不完整的自己,重新面對人生的路。
影片對動容的莫過于最后對于受害者的采訪,還有3年后波士頓馬拉松的比賽現場。三年后
《馬拉松:愛國者日爆炸案》觀影《愛國者日》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61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