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1 08:00
首映:1949-09-13(日本)
年代:1949
時長:108分鐘
語言:日語
評分:8.7
觀看數:20034
熱播指數:7171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小津安二郎《晚春》的學習筆記
日本人在承受生而為人的矛盾時,更多的是嘆息,而不是嘲笑,是贊美這無常而難盡人意的世界,而不僅僅是發現它的荒謬。這種態度,恰恰是使小津電影中的家庭成員,除年紀最小的,都充盈著活力和生機的原因。
----節選自 唐納德·里奇《小津》
電影《晚春》拍攝于1949年,日本戰敗后的第四年。導演小津安二郎出生于1903年,時年46歲。
《晚春》講述的故事非常的簡單:曾宮教授的女兒紀子已經27歲了,教授聽取紀子姑媽等人就意見,著手為女兒找婆家出嫁。而紀子安于現在的生活,又害怕自己離去后,年邁的父親沒有人照顧,不愿意結婚。教授騙女兒說自己將要再婚。紀子終于出嫁。
電影中的人物關系也很簡單:圍繞教授和女兒紀子,出現了紀子的姑媽、教授的助理、教授的朋友、紀子的朋友綾子和教授的“再婚”對象秋子,這些人物兩兩之間或有關聯,但都不存在直接的人物沖突。因此,電影在情節上也沒有太多戲劇性高潮。
電影一如既往從平靜里展開劇情,家人聚會上繁瑣的禮儀對日本人而言已是習慣。尋常小事和平靜的對話反映著時代的風貌。
影片敘述的都是相依為命的父女生活瑣事,親情的默契。去東京交稿的段落,小津以列車行駛的動感和父女看書的靜態交叉拍攝使得鏡頭不至于沉悶。小津的攝影機永遠是以旁觀者的姿態存在的,基本上是生活狀態的平靜描摹。紀子路遇舅舅,他們關于再婚的對話顯示的是小津自己的道德觀。綜觀小津內斂、克制的一生這種向往純粹的心愿是可以理解的。
影片里紀子的生活是豐富多彩,充滿陽光的,他和父親助理服部郊游的事情讓父親十分開心,畢竟女兒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可當父親知道服部有了心上人的心境是復雜的,這種別情之苦和關心是絞在一起的。他們依存的關系是微妙的,有著性錯覺的意識。
電影里有許多有象征意義的空鏡頭,以風吹松樹表明紀子對父親欲圖再娶的矛盾心理,以離婚的阿綾椅子上一大堆書表明人的寂寞,以寺院的臥石表現流逝和歷史的關系。導演以靜默的姿態記錄著世態,沒有主觀情緒,只有劇中人心理的反映
小津安二郎《晚春》的學習筆記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