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影”,蔡明亮的“情感影像”。用純粹的生活化演繹描述人的狀態,但又是通過情感來主要的劇情推動力。本片可視化的元素“時間”運用的非常奇妙,敘事時間被完全模糊變成了一種純粹的“道具”。三個主要人物都被困在屬于或不屬于的巴黎時間里面
人物設計也特別有意思,小康的思念一開始是一種寄托,調動時鐘是作為拉近女生的距離的,當調整時鐘逐漸成為了一種習慣后寄托也隨之消失,喝法國紅酒看法國電影也變成一種填補枯燥生活的做法。扔掉蛋糕、鐘表箱被偷也是對情感的徹底消亡。
在這部片中,時間是一種可逆轉的存在:小康一次次篡改各種鐘表,甚至企圖篡改整個城市的時間。作為一部向特呂弗致敬的電影,蔡明亮刻意選取臺北和巴黎兩地作為人物活動的背景。小康寂寞凝視著特呂弗的影片《四百下》的片段,而當年電影里的小男孩Jean Pierre Lenaud,歷經歲月荏苒已成為《你那邊幾點》結局時巴黎街頭長椅另一端的老者。本片因其開放的人物線索與空間架構、時間假設,使蔡明亮的電影具有了更多想象與闡釋的可能。

為什么獻給小康的父親,我覺得他們誰都不思念。
他們就是壓抑,孤獨,父親在,小康也不會好過,這種孤獨和社會有關嗎?
我問11,他們為什么沒有朋友?
11說,蔡的電影里人都是這樣的,一種極端的狀態。
孤獨最后的慰藉,只能到身體,所以后來拍亂倫。
蔡的劇本應該很簡單,每個場景一句話就能概括,全靠演員演,有時,慢的揪心,佩服演員。
這片其實有情節,也有高潮,后來三個人一齊找到慰藉,哪有這么巧,刻意為之,才是電影。
我想,
真實的人生可以是本片這樣的,別人不說的東西,他拍了出來。
真實的人生也可以是《天水圍的日與夜》那樣的,孤單也自在。
真實的人生,也是你我這樣的。
你那邊幾點:2001佳片有約,寂寞是午夜的鐘表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4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