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5 16:33
首映:2016-03-10(中國大陸) / 2015-11-05(中國香港)
年代:2015
時長:109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粵語
評分:7.2
觀看數:83778
熱播指數:18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哪一天我們會飛:如果忘了【蘇博文】,那你跟條咸魚有什么差別?
我不會寫影評。充其量算個觀后感。
這是我看過的第一部香港青春題材電影。五星。
之前看過很多影評,多是拍攝角度、敘事手法、色調風格、演員演技全面剖析,理性客觀,作為一名普通的觀眾,觀感也僅僅停留于個人的劇情理解。
一部優秀的電影應該會給人觀后不語和評論多樣的觀后體驗。
言歸正傳。這部電影平淡清新,正負能量相得益彰,遠不會如國內誓要塑造三觀根正苗紅的主角和價值扭曲變態的反派的血紅著眼睛的決心。男二號在讀書時默默地喜歡著女一號,同時也是天賦異稟,智商爆棚,天妒英才的令人扼腕的少年,最后發展與女主擦肩而過,也與夢想一訣而別,年輕時便在追求夢想途中折翼。同樣的能力出眾,命途多舛的故事情節在國內同題材影片中屢見不鮮,然而觀影人中大多數在青年時期無風無浪、不起波瀾,卻又抱著一顆青春萬歲的病態心理去電影里懷舊,難壞了中國的導演們,編劇們反正雙手一揮隨隨便便幾十萬字信手拈來,一個墮胎的故事放在不同的肚子里就是不同的情感和內涵,可是觀眾們見不得,好好的青春為何如此深沉厚重荷爾蒙氣息爆棚
這是一部關于青春、夢想、友情以及愛情與婚姻的電影。在我看來它比《那些年》飛得更高,也落地得更踏實。
每個人都會從電影中看到觸動自己心靈的片段,因為每個人都曾有回憶和對未來的向往,也都會青春的遺憾。
相比起海報上的片名《哪一天我們會飛》,我更喜歡原來《差一點我們會飛》。前者說的是未來,后者說的是過去。我認為后者更符合電影。
在電影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博文的夢想是飛機師,卻因色盲并沒有成功;彭盛華的夢想是室內設計師,長大之后要疲于應付客戶的奇葩要求;鳳芝的夢想是環游世界,并因此去旅行社工作,可是最近一次旅行卻已經是五年前了。他們只是觸摸到夢想的邊沿,博文所做的飛機,也沒有飛起來。
夢想就像紙飛機,可以很燦爛絢麗,但是下大雨就飛不起來了,遭遇現實捶打,我們的夢想還能剩余多少?
愛,還能剩余多少?
三十年前的電影《地下情》里,三十五歲的周潤發在病床上對二十五歲的梁朝偉說:“我跟你們做朋友,是有私心的。我就想看你們如何浪費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愛情。”對他來說
當看到豆瓣給的高分,我震驚了。因為我覺得這部電影平淡如白開水,就是講了一個相貌平平的大媽回憶她中學時代不讀書和兩個更加相貌平平的男生不知所謂的電影啊。
看來青春和奶茶一樣,分為臺式港式和陸式。據說五星評論說這部港式青春片不同于臺式的清新,大陸的意淫,描繪了香港青少年被高樓大廈壓抑下的夢想。。。那好吧。我猜這就是文化差異,lost in translation ,首先,這部電影的名字,我就沒有得到,就像很多次看翻成普通話的香港金像獎頒獎禮,底下嘉賓笑得前仰后合,我只感受到滿滿的尷尬。
1.余鳳芝究竟是喜歡誰?
首先是這部戲的前奏,借由同學聚會帶出了蘇博文,余鳳芝發現丈夫的打火機后,開始懷疑自己的婚姻,這時候她開展了尋找蘇博文的行動。也許余鳳芝是愛彭盛華的,但多年的夫妻生活下來,在面對丈夫出軌的蛛絲馬跡時,在搜索欄刪除掉夜總會的字眼,連追查清楚的勇氣都沒有,甚至轉頭就搜索蘇博文想找到蘇博文,而最后對著丈夫說出口的是一句:一次兩次沒關系。這一點已經說明余鳳芝不愛彭盛華了。
接著是余鳳芝開始在學校里找尋之前的記憶,那份夢想計劃書在電影里出現的次數比主角還多,而余鳳芝的計劃書以還沒寫完為由一直沒交,彭盛華帶余鳳芝去酒吧時,余鳳芝也承認自己是愛玩的,但是這個時候余鳳芝說自己要回去交那份夢想計劃書。為何之前余鳳芝一直拖沓不交的夢想計劃書,會在自己玩得正嗨的時候想起來,并且能讓自己放棄玩耍回去寫計劃書?這說明,在余鳳芝的心里,雖然自己愛玩,但是那個夢想才是自己最想要的東西。電影里余鳳芝對彭盛華說自己的夢想是做空姐可以環游世界,轉念一想做導游也可以環游世界。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
哪一天我們會飛:如果忘了【蘇博文】,那你跟條咸魚有什么差別?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3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