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一堆,也有個還算新鮮的形式,滑稽而新鮮,主題的過于微觀是法國電影的典型特征,沒辦法,人家已經早就過了初級階段了,所以沒有咱們習慣的大開大合愛恨情仇等等,但仍舊覺著不是太精致,尤其情感之間也不盡自然,很多的曖昧倒是存在的真實,但總有格式化了的感覺,大師的感覺不多。
斯蒂格勒曾將電影電視、音樂廣播稱為工業時間客體,對應著一種流動的名為“我們”的時間意識,這些裝置將離散于不同時空的諸意識容納入同一共時之中,最終這些“意識”匯為同一人的意識,也即無人-意識,如同獨眼巨人,沒有視角,沒有景深,一切皆為扁平——這種統一劃歸的消費主義設計便是當代大眾的存在之痛。
《法國香頌》恰恰將這兩種媒介的共時性作用發揮到了近乎極致。雷乃用法國當時膾炙人口的通俗歌曲唱段代替劇中人物的對白(要注意,這些唱段并非由人物轉唱,而是將原曲音軌片段直接呈現)

【法國香頌】情感自行微調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2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