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13 04:18
首映:2014-04-17(美國)
年代:2014
時長:90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8.4
觀看數:65746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迪奧與我】時尚紀錄片初體驗
小時候的夢想是當服裝設計師,畫過好多本服裝設計圖,說來慚愧,現在的我不僅早已丟棄了這個夢想,對穿搭也是一竅不通,毫無時尚感。這次二陽,避開了和寶寶的接觸,便突發奇想搜羅了一些時尚類的電影來kill time,也略微填充一下我這個時尚小白的知識盲點。
社教類的紀錄片最打動我的,是真誠感,由豐富真實又符合邏輯的細節構成,不需要多余的演繹,值得去推敲和體會。紀錄片的鏡頭捕捉到的,是我生活中幾乎接觸不到的人和事,但是非常有代入感,也是一個學習知識絕佳的途徑。
記得去年曾經到上海去看了DIOR的展,里面對Raf的介紹是:“最擅用每個細節襯托女性的美,簡約的剪裁是他最大的特色。”
都說進入有百年積淀的時尚品牌中成為設計總監不容易,這看似靚麗的身份也給其帶來更重的責任和挑戰。DIOR百年來濃縮而成的品牌風格,給設計師的想法創意同時帶來了無形的枷鎖。如何在延續品牌基因的前提下作出新的改變和突破,這成為了Raf上任之后第一場秀的最大挑戰。
片中黑白影像與現實攝影的穿插使得似乎穿越在過去與現實之間。裁縫們常說看到黑影閃過
本片記錄了加利亞諾離職后,raf Simons參與第一季高定的過程。應該說本片的著墨點主要還是迪奧團隊內部的合作、運作,以及揭示了開展一季時裝周所需準備的龐大事務以及艱辛。確實,迪奧這樣的品牌太復雜了,一年6次時裝周,高定和成衣都要做出不俗的成績,對設計師和制作人員來說都是很大的壓力。但是當大秀開幕時,感覺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關于raf,對于一個設計師而言,像他這樣收到時尚界的大多數的嘉賞似乎并不多,我身邊了解的大多數人也都很喜歡他。在本片中得以進一步認識他,原來他也不善交際
Christian Dior be a dominant position in haut couturn, established in 1905 at 30avenue Montaigne(巴黎蒙田大街三十號), buy by LV in 1984. Dior was begining with perfume,"MISS DIOR" is first, in 1947 launched the first high fashion show, the series is "new look"
Z
Dior is the innovation in clothes, so the first serise is named "NEW LOOK" origanal intented give girl elegence, compare with 1930's straight dress and military suit during the war,
比起能對Dior大談特談的鑒賞者,我更像是一個愜意的下午闖入了高級制作工坊的旁觀者。前任給到的壓力與Raf的努力我都不想多過分析,我旁觀到兩個讓我在藝術門外也受觸動的場景:
一是Raf在工藝完成秀未開始的時間段里給勞累的手工員工們送去一捧花,上面漂亮地手寫:
“謝謝大家和我共同創造,這嘆為觀止的系列。我被你們的熱誠和手藝所感動。能跟你們共事,并作為Dior的一份子,與有榮焉。明天會是華麗美好的一天。”
我看到對工作的認真
為美好的事物而認真起來的人最可愛
--------------------------------------------------
相比一抓一大把的浮夸時尚題材電影, Dior and I 的確不虛douban評予的高分, 給導演點贊鼓勵.
好電影的佐證之一就是, 作為觀眾的我, 對暴發戶濫用了的Dior品牌有些麻木 對高定也不發燒, 只是輕松欣賞一個用品牌立題的電影時, 依然為之動容了.
能感受到在拍攝Raf和atelier team在8個星期中高密度focus的鏡頭后面, 導演也一樣投入真誠的講了個好故事, 用他美好的方式記錄了他相信的美好.
我想一定是記錄片拍的好, 才讓我在被"劇透"的前提下看到Raf終于顫抖著落淚時, 不是麻木不是嫌做作, 而是觸動的向其致敬, 感嘆他嚴肅的可愛
我也相信一定是紀錄片拍得好, 它能夠不刻意卻剛剛好的感染了我和更多的觀影者們, 走出cinema后繼續追求那片美麗 莫忘初心 至少回歸生活中我也會時不時想起那一整屋的花墻和那件漫步其中的華美又簡約的白裙子
【迪奧與我】時尚紀錄片初體驗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61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