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5 12:58
首映:2014-10-10(紐約電影節) / 2014-10-24(美國)
年代:2014
時長:114分鐘
語言:英語,葡萄牙語,德語
評分:8.4
觀看數:67036
來源網:三年影視
《第四公民》神仙打造!美國《紐約時報》 2016年09月08日 斯諾登曾藏身港難民劏房
看過的紀錄片中感覺最棒的一部。
片子給人感覺壓抑,充滿了未知、恐懼、掙扎,而里面的每一個人出現時不管是表情、語氣還是神態、動作,都充滿了堅定,也許對自由和權利的向往在這個時候才是最高光的時刻。
幾乎通篇的封閉鏡頭給人感覺在看“困獸之斗”,而這種方式也讓觀眾永遠都期待著發生什么,節奏感十足,甚至在看完之后還會覺得意猶未盡,這在我決定看之前是未曾想到的。
故事方面導演從一開始就沒有故意制造懸疑、神圣等常與政治題材紀錄聯系的氛圍,只是通過各種忠于事實且高度還原的鏡頭記錄著一切,就像一個不夾雜任何感情的記錄者,恰好路過這里,順便記錄下來。導演想將斯諾登記錄下來,讓每一個觀眾知道,他并沒有任何不同于你我的主角光環或者別的特質,他就是一個普通人,會因為家人的感受而面臨艱難抉擇,會因為看到所愛的人被傷害而痛苦,會驚慌失措,會在乎自己的形象,恰恰如此,整部電影成功的詮釋了斯諾登的一句話:我并不是說我有多么高尚去犧牲自己,而是想到我能夠為每一個人的權利和自由做點什么事情,這本身就讓我很高興
從沒有從這個角度想過privacy這件事情,生長在中國,被墻、被監管、文章被刪除、內容被審核。習慣之后,沒有隱私對我來說似乎不成困擾。但紀錄片開頭的那一段演講真的嚇到我了,通過你的信用卡記錄、通話記錄、消費記錄拼湊出一個人的全部數據元,然后被侵犯、被懷疑、毫無還手之力。Violating someone‘s privacy should not be so easy. 一度讓我覺得我應該使用現金。可這沒用。這從根本上解決不了問題,問題在于政府在秘密集權,以人民的民意控制大家。社會安定與個人隱私侵犯之間的那條線總是很模糊
《Citizenfour》的誕生本就是一種力量。作為多年關注人權問題的記錄片電影人,導演Laura Poitras因她的獨立精神、不畏強權和對受訪者高度負責的職業態度被斯諾登選定為這場風浪的登陸點。他在郵件里說:“你問我為什么選擇了你。不是我選的,是你自己。(You asked why I chose you. I didn't, you did.)”
我不懂法律,也對政治沒大興趣,再說圍繞掌權者以維穩之名侵犯公民隱私的爭論也夠多了,我只想從電影本身的角度來說說這部片子。
首先得明確,該片不是傳統意義上揭露社會問題或以科普為己任的典型記錄片——這些片子往往充斥著數字、事實和喋喋不休的訪談,即使涵蓋多方觀點,但基本都有偏倚的一方。而Citizenfour屬于近幾年興起的實驗紀錄片范疇,與2013年的Leviathan和The Act of Killing一派,它們重在呈現全方位浸潤式的觀者體驗。監聽風波是個有持續媒體熱度的重大社會事件,幾乎無法淡化處理,而導演選擇第一人稱視角,沿襲cinéma vérité的風格,肯定攝像機和她本人作為事件一方的介入
一個高中沒畢業的年輕人,在美國中情局身居要職,成為一名情報特工。
之后,又因揭露美國政府最高機密被國家通緝,流亡俄羅斯。
這個轟動世界的叛國者,就是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
這起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事件,又稱“棱鏡門事件”。
簡單回顧下——
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職員愛德華·斯諾登揭露了美國國家安全局和美國聯邦調查局直接進入美國網絡公司的中心服務器搜集公民信息。
涉及的公司包括微軟、雅虎、谷歌、臉書、美國在線、Skype、YouTube和蘋果……
這其實《互聯網之子》&《第四公民》兩部片子觀后感
一個關于知識共享,一個是否能夠基于國家安全而無底線的監控每個人的任何信息。這兩部片子讓我想起幾年前的同類型紀錄片《維基解密的故事》,其實太陽底下無新鮮事。
你早就知道自己可能別監視,但是知道監視的細節時,還是會覺得很震驚。
------------------------------------------
《互聯網之子》
艾倫,無疑是個互聯網天才,十幾歲就是美國著名的極客。他是眾多互聯網協議(最有名的當屬RSS)的創建成員之一,也是眾多網站和互聯網組織的發起者,他去世時的訃告,由萬維網的創始人之一的Tim Berners-Lee來念。
艾倫由于下載和分享MIT論文被起訴,導致其抑郁癥加重而自殺,他的死再次引發了社會對信息分享和互聯網開放性的思考。
在他去世幾周后,有個學生正是由于看了他分享的一些論文資料,參與研究了一種癌癥的治療方案,并取得重大進展。
他說:關于互聯網有兩個截然相反的評價。第一,互聯網讓世界變得很美好,信息自由,方便快捷。第二,互聯網讓世界變得更加糟糕,監控,碎片化等。但其實
#每日一片# 資料館這個月居然排了關于13年斯諾登與“棱鏡門”事件的紀錄片《第四公民》。影片翔實地紀述了整起事件發酵的始末,以及還原給大眾身處話題中心的愛德華?斯諾登最為真實的一面。
作為紀錄片來說條理清晰,從多個方面詳盡闡明了美國的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國防部)是如何運作的;監控計劃需要通過何人、和單位的批準許可;國家如何利用法律漏洞為“叛徒”羅織罪名;處于全面監控下的人們所面臨的什么樣的嚴峻情形;國防部濫用職權背后的恐怖后果
《第四公民》神仙打造!美國《紐約時報》 2016年09月08日 斯諾登曾藏身港難民劏房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61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