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7 18:02
首映:2018-04-04(中國大陸) / 2016-10-07(釜山電影節)
年代:2016
時長:93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6.5
觀看數:68125
來源網:三年影視
《清水里的刀子》觀后小記一則
電影充滿了場景和場景的間隙,停頓了很久才說出話前那段停頓的空白,沒說但感覺到的言語和言語外的難以體會的。有時下一幕場景就是上一幕的注解。最后落幕時茫茫大地雪覆蓋下的大地輪廓和遠處的山脊,臨結尾老人點燃煤油燈念起古蘭經,滅了再點,再念,再滅時已有淚光。
觀
片子里對話不多,其中一場是葬禮后老人去看摔斷腿的姑侄兒,還掉老伴的債。姑侄兒媳婦說起忽然想起來一件事,平鋪直敘地說起和老人老伴一同趕集,老伴買了很多,最后看到她買的鞋,于是借錢也去買了雙。老人回到家坐在屋子里不開燈
一部關于穆斯林民族的電影。現在藏地很火,講述藏族同胞的電影也越來越多,還有更多不少藏族導演,基本上都能打上文藝的烙印,這一切于他們的生活,都成了我們眼看的某種標簽行為和藝術。
關于伊斯蘭教,同樣三大宗教之一,因為信仰的民族多人數廣反而很少有文學作品(也有可能我書讀的少),這部電影,從穆斯林民族宗教風俗切入核心的情感——關于親情,死亡,生命,孤獨。其實還是探討了生命的終極,加上了宗教,含義更為復雜。老伴去世(無常),兒子媳婦各自的態度,媳婦帶起了頭巾
從學生時代的短片習作到十年之后的長片處女作,導演王學博對《清水里的刀子》情有獨鐘,在對同一個故事的揣摩、雕琢與反復講述中,完成了自己對電影的朝圣。對同一個故事的不同改編,在當代中國電影史上并不鮮見。以王朔小說《頑主》為例,這個帶有烏托邦理想的喜劇故事在不到三十年代時間里被講述了三次,從《頑主》(米家山,1989)、《甲方乙方》(馮小剛,1997)到《私人訂制》(馮小剛,2013),跨越了80年代、90年代和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新世紀十年。但王學博對《清水里的刀子》的反復講述卻是另外一種
清水里的刀子,牛真能看見嗎?牛真是在清潔自己嗎?
我先來回答這個問題:一個真正有信仰的穆斯林一定是相信的。
這部電影的主旨是對信仰的一次詳細的描寫與真實的展示。
我認為導演、編劇并不是要宣揚伊斯蘭教,而是在告訴觀影者真正有信仰的人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信仰能帶給我們什么,信仰在生命中的意義。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因果、主義都可以,但是必須有,這才是最重要的。
影片中的老人無疑是一位非常虔誠的穆斯林
牛知道它的死
生而為人卻不能知道
這個清明節,我們終于有了一部深刻探討宗教、生死的應景影片
《清水里的刀子》
但上座率之慘烈讓人痛心。
綠擼首映日上午看了一場,上百人的大廳,除了我還有另外一人。
這部由爾冬升、張猛、萬瑪才旦共同監制,并奪得2016年釜山電影節“新浪潮獎”的影片,實在低調。
但確實有很多人期待著它, 2016年在深圳的一場放映中,當時500多人,座無虛席,甚至有觀眾被擋在門外。
很多人看后形容它很特別。
在我看這場,后排的女人給了不一樣的評價。
影片接近尾聲時
三星半。
節奏真的太慢了,一個半鐘頭的電影,坐在電影院里都有點坐立不安。
但還是被戳到那個點,人活著,可太不容易了。只想到席慕容的,不必追。
可太難表達了,現在的我們真的太幸福了,什么話都可以說出口。老人哽咽著,什么都不能說,硬抗。
牛的眼睛也太像人的眼睛了。
人活著只能看到黑漆漆的一片。
倒沒有覺得感情被壓抑到極致,因為太多老人的特寫了,有一個鏡頭,他就轉過頭,直直的看著你,但他什么都不能說。你也不能說,你只能迎著他的目光,感受他的萬分之一痛苦。
《清水里的刀子》觀后小記一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