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3 16:15
首映:2014-03-21(中國大陸) / 2013-10-19(東京電影節)
年代:2013
時長:110分鐘(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7.0
觀看數:86263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警察日記】驚喜連連的劇情片 承認這是一部好電影就這么難嗎?
很巧,在同一天看了內地和香港的兩部警察題材電影。一部平靜樸實,一部緊張煽情,都不錯。不過我更喜歡前者,畢竟現實中哪有把香港過海隧道炸毀的悍匪,但卻無時無刻存在著為了200塊錢殺人的小民。
我沒料到一部主旋律電影拍得如此克制,煽情點到即止,人物樸實自然,好像就是我們身邊的那些平常的有正義感的警察。
在這個喜歡激情燃燒的時代,這部電影也許注定無法收獲高票房,但絕對值得一看!
《警察日記》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主演:王景春。
一位記者為了探尋局長的生前,去采訪和他工作生活相關的人,由此呈現出一個鮮活的人物。
故事發生在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市的準格爾旗是產煤炭的,郝萬忠是原來一個中學物理老師,考上了警察最后成為了一名公安局長。他曾經為了集資給老百姓的修一條路取跟煤老板喝酒,煤老板說一杯酒一萬。郝萬忠喝了20杯酒喝出了一條路,最后積勞成疾死在了工作崗位上。
忙的時候,大年三十都顧不上過年,還得去辦案。
說一下電影中的局長的老婆也是個老師,劇中表現得很年輕
原本想取的標題是“論主旋律電影商業化與藝術性兼容的可能性”,后來想想實在是太裝逼而且估計自己也hold不住就算了。會到影院觀摩這部片完全是沖著寧岱和寧瀛倆姐妹去的。妹妹寧瀛早年曾憑借新現實主義風格的“北京三部曲”在電影課本上掙有一席之地。這位留學意大利師從貝托魯奇的“第五代的小師妹”近年來較為沉寂,一些商業試水之作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姐姐寧岱是職業編劇,除了為妹妹操刀劇本之外,也為(前)夫張元編寫過《過年回家》、《看上去很美》等優秀作品。這次姐妹攜手而來,未嘗不可懷有一份期待。
因為觀影時選的地兒較偏僻、卡的點也精準,所以再一次包場的美好愿望成為了現實。隔壁廳一伙人在那跟嗑了藥似的“急速飛車”時,筆者獨自一人在這靜靜地翻翻“警察日記”也挺好。然而,和寧瀛導演這次單獨的“約會”,卻讓人有點消受不起。《警察日記》就好像導演調的一杯雞尾酒:以主旋律為基酒,藝術性為輔料,而商業化只是點綴。調好了自然美味,調不好就有點不倫不類。整部影片都看完了,仍不知道該怎樣去看待和評價它。
刑警這個職業,是個“大愛失愛”的崗位。
大愛,人性與獸性的戰斗。
失愛,家人總是第一時間,被連累,被傷害,被遺忘。
用電影來表現刑警的大愛失愛。
大愛多了,說教。
失愛多了,慘叫。
怎么拿捏這個份量,讓觀眾感受“大愛”的殘酷,替英雄釋放“失愛”的懷念。
看導演選演員。
美國電影《偵探亞歷克斯》,導演選的演員是,有色少數族裔,黑人,泰勒·派瑞,出演刑警,亞歷克斯·克洛斯。
壞人是白的。
大愛,是黑殺白救白。
失愛,是死亡,刑警的妻子,被兇手一槍穿胸
寧瀛真是姜是老的辣。一個主旋律故事,被她玩兒得頗有模有樣。攝影機的角度、剪輯的大膽,已經超越了目前國內所有的主旋律電影。對警察局長這個人物的刻畫,也算是做到了立體,因為概念化的呈現方式,會讓人覺得角色稍稍不可信。可貴的是,寧瀛選擇了最能安撫人心的他者角度來敘述故事,本身就是旁人和死者的日記在講故事,羅生門的效果就是大家會預見到信息會失真,但樂于讓它就此失真下去。電影中頗具法律意識的干警,在講述往事時,寧瀛采取了一次過去和現在交合的勇敢拍攝方式。看到這個鏡頭時,我基本可以斷定,寧瀛是費了大功夫的。王景春這個多年的實力配角總算站在了臺前,東京電影節影帝當之無愧。
2014年8月22日
【警察日記】驚喜連連的劇情片 承認這是一部好電影就這么難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8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