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13 01:30
首映:2002-05-18(戛納電影節)
年代:2002
時長:10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9.1
觀看數:81948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熱播短片片 影片之所呈,即是“百花深處”之所現
《百花深處》
感謝同學昨天推薦的這部短片。忙里偷閑看完了,雖然只有十分鐘,但情感已然濃烈似酒。這次,陳凱歌終于完成了一次他苦苦追求的“時代下個體命運的敘述”。
一部短片最為精彩的便是它的反轉。反轉的好,四兩撥千斤,反轉失誤,片毀劇亡。不過,很顯然,這部短片的反轉打動人心。
在城市化進程如此之快的今天(二十年前),曾經的四合院(記憶中的家),曾經的風鈴(記憶中的聲音)都被推倒(遺忘)。當事人(馮先生),固然是一個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人,但如果我們細想,到底是他遺忘了過去
胡同深處的“文化”
——評微電影《百花深處》
由陳凱歌執導的《百花深處》以馮先生和搬家工人的視角進行拍攝,講述了在時代變遷下,新文化與舊文化之間的碰撞和馮先生對傳統文化的堅守。陳凱歌導演則堅持一慣的風格,把自己所見到的傳統文化的沒落用鏡頭的方式去探索時代發展下的新舊文化沖突,并用紀實的手法與鮮明的人物形象來突出新舊文化之間的矛盾,以此來引起人們的思考。
影片中導演為了突出時代的發展對傳統文化的沖擊,凱歌多次用鏡頭的方式來呈現出傳統文化的衰退
電影《百花深處》是陳凱歌執導的短片,講述了老北京馮先生請搬家工人搬家的故事。影片看似荒誕,但是在表面荒誕之下卻也有更深刻的主題。
影片中的馮先生是傳統老北京的代表,他有著傳統老北京的“精氣神”,言語舉動間都表現著他對生活十分講究,他那與現代格格不入的行為舉動,也同樣正是這些舉動表明這馮先生對于傳統的堅守。只不過這近似瘋癲的舉動也正是從側面表現出現代人對于傳統的鄙夷和輕視。表現了傳統文化在現代生活背景下的艱難存在著,甚是可悲。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評析《百花深處》藝術手法表達
著名電影大師約翰。卡彭特曾經說過:電影就是將精神的東西物化。影片《百花深處》便是如此,導演通過對老北京馮先生與搬家公司頭兒的沖突。以視聽藝術,細節刻畫及人物設置,詮釋并表達社會急功近利的主題。
視聽藝術升華主題,
著名故事大師羅伯特。麥基曾說過:電影美學是表達故事生動內容的手段,其本身絕不能成為目的。導演在拍攝角度,運動鏡頭及語言的合理運用上一絲不茍,提升了主題的感染力與吸引力,影片的開頭
聲音——舊時代的悲歌
在影片中導演以聲音的巧妙設置,奏響了傳統文化在現代消逝的悲歌。花瓶因為打火機的傳遞而破碎,象征傳統文化的丟失,也象征著老一代與新事物相不協調,相不適應的狀態,也是年華老去,人是物非的蒼涼迷蒙之感,馮先生的號啕大哭,是對于傳統文化滅亡的痛惜,同時也在警示著觀眾傳統文化的遠去。馮先生多次叮囑工人“慢著”,這個“慢”,是過去舊生活節奏的習慣,也是對現在社會快節奏的抵抗。在影片最后清脆的鈴鐺聲響起,是在叩問沉浸在現代文化的人,更是對胡同文化的美好懷念
熱播短片片 影片之所呈,即是“百花深處”之所現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8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