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友的推薦下看了《彼岸1945》,一開始便被那震撼的戰爭場面所吸引,因為那是跟我們從小看到紅色影片不同的,不再是單純的兩軍對壘,八路軍打小日本,GCD打GMD。作為大陸人很少接觸到臺灣日治時期那段歷史,因為此片才曉得臺灣那是有很多青年加入了日軍,參與了侵略中國的戰爭。
作為一個長在紅旗下的人,加上從小的耳濡目染,感情上是不能接受的,難道他們不是中國人嗎,怎么能幫助侵略者殘害同胞。可后來,再去翻閱那段陌生的臺灣歷史,仿佛理解了劇中像蘇家那樣的臺灣民眾。在被祖國拋棄了五十年中,日本的殖民統治下,日本文化甚至日本性格多多少少都注入了臺灣社會中,他們也有無奈與順從,就像大陸人一樣,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的生生不息,或許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那些懷揣家國情懷的人或走向戰場,或走向政界,就像蘇臺杰那樣的熱血青年,在那個年代有著純真的釋放,有著堅定的信仰,他比他哥哥活的更自我。而蘇臺英背負太多了,也只有在和他的愛人在一起時,他的眉頭才不會緊鎖

禮拜天在家沒事,本來是找部電視打發時間的,可看著看著就上癮的。揪心吶。以前對周渝民沒大關注,對于他演這樣題材的電視更加沒有想過。總覺得他的形象演戰爭劇很突兀,看了后,覺得周渝民演的真的很好。那坎坷的經歷,那兩撇胡子,那深邃的眼神,直逼梁朝偉。
別人說某女演電視從來就是一個表情,死難看。我也這么認為。周渝民在這部劇里面基本也就一個表情,可是,就這一個表情,讓人心疼。我特喜歡看見他和蔣雯在一起的鏡頭,只有和蔣雯在一起的時候,他才有笑容。歷經萬苦終于在上海又找到了她,有了他們自己的孩子。可是,在最后一起回臺灣的關鍵時候,又分開了。
沒看簡介的時候,我認為應該是圓滿結局,他們都回臺灣或者留在上海,過著幸福日子。
看了簡介后,我以為結局會是,他在上海被害,蔣雯帶著孩子在臺灣一直等他。
可真正的結局,太讓人唏噓了。
編劇好好狠的心吶。
周渝民轉型不錯。支持。

1945是悲情的年代,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戰爭外的生活。這那個年代,或者并不是容易的事,更別說回家。

《彼岸1945》仔仔,還以為那個快樂的結局會上演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5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