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8 22:56
首映:1975-03-21(中國香港)
年代:1975
時長:108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7.8
觀看數:27377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傾國傾城:我喜歡遙不可及的他
寇連材(1868—1896)原名寇成元,進宮以后被賜名為寇連材。一八六八年,生于直隸昌平州(現在是北京市昌平縣)南七家莊,家境小康。其父寇士通,粗通文墨,秉性豪爽,好打抱不平,為受欺壓的窮苦農民出氣。寇連材讀過幾年私塾,稍大即邊務農邊自學,不僅讀了經史子集,還通過在城里做事的親友,借閱了洋務派和維新派所寫的書籍報章。加之京畿消息靈通,對于朝廷的帝黨后黨之爭,以及列強的步步侵略,也多有所聞……
當時時興早婚。寇連材十五歲時與鐵匠營村張氏女結婚,生有兩男一女。一八九一年,寇連材二十三歲時,他父親寇士通為管窮朋友的事,與魯疃村的大地主趙燦打官司。趙燦的兒子、女婿都在衙門里做事,官官相護,反誣寇士通有通匪嫌疑,結果有理的官司沒打贏,自家的幾十畝地倒被趙家訛去,幾乎傾家蕩產。寇士通一氣之下,臥病不起,含恨而死。
23歲寇連材,接連遭禍,無法維持生計,只好跑到北京去尋找出路。經一個太監的介紹,被閹后進了清朝皇宮,給慈禧太后梳頭。由于他聰明能干,做事精細謹慎,“侍西后久,頗得力”,很受慈禧喜愛
盡管看完了此片還是未能理解電影名字背后的含義,放假的幾天,閑來看邵氏經典電影,從風月片再到下載李氏的晚晴史電影。75年上映的電影,80后的我還未來到這個世界,對邵氏電影只知道當時很流行,便以為是過時之物,最近邵逸夫先生的逝世,網上又重新興起對邵氏電影一股懷舊的小小潮流。一開始,只是下載了風月片,看完了才知道,當時導演和演員多么了得,看似情色卻是一幅幅濃重的中國民俗畫,雅與俗都恰到好處,簡短的小故事令人啼笑皆非,又有一種警世恒言的味道,嫵媚和艷情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卻是別致和講究的美,劇情的巧妙構思更是令人回味。
再談到此片,當然導演的大才簡直太令人佩服了,盡管沒有《末代皇帝》那樣在紫禁城拍攝出來恢弘氣勢,能將布景和室內做到以假亂真也絕對是嘆為觀止。電影巧妙地將國事、家事和天下事巧妙糅合在一起,中日甲午海戰、馬關條約、光緒選妃、杖責李蓮英、慈禧太后大壽,光緒、慈禧、恭親王、珍妃、李鴻章、翁同龢、李蓮英和寇連才各個人物鮮明,孩童般純真卻憂國憂民的光緒,狡詐無恥小人到底的李蓮英
這個天下誰來管?當時看到姜大衛的時候就覺得這個寇連才是個關鍵,沒想到他最后還來個雷海青罵賊啊。相比同一個陣營的翁同和,光緒,珍妃,全劇的最后一切對國家的悲憫力量全都通過這個十八歲的小太監發出來了(即使這力量是多么卑微啊),岳武穆還是誰曾經說過啊,國家怎樣才能興呢?“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懼死”,在最有力量的群體各種原因出于將自己的力量隱藏起來的時候,天下的重擔往往落在女子,或像女子的戲子,太監身上。最具對抗性的場面不在于弱小的寇連才上折慈溪這樣“天地有正氣,人間有正義”的悲壯(哪里文句不通了?莫獨攬大權,遠小人,罷李鴻章,帝選賢人),而在于他和李蓮英(中國人最狡猾的本性的集中體現)的對話,同樣是奴才,
李賊問:你好大膽!
寇:我是赤膽。
李賊:你的天良呢?
寇:這就是我的天良,我要是黑了心,我才像你!
寇連才死的時候才是光緒第一年。。。
傾國傾城:我喜歡遙不可及的他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