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4 09:31
首映:1934-11-02(美國)
年代:1934
時長:99分鐘
語言:英語,法語
評分:7.3
觀看數:26809
熱播指數:296
來源網:三年影視
芭蕾舞劇《風流寡婦》The Merry Widow
昨天去看了現場版的歌劇,演員們的專業素養和完美配合深深震撼了我。第一次發現,歌劇是如此有魅力。
漢娜和達尼洛的愛情,盡力撇開世俗的東西,但最后還是因為漢娜獲得遺產這個契機,兩人重逢。
人活在世俗中,只能盡力保持自己的內心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愛而不得是常態,故事里完美的結局只是在給世人寬慰和希望吧。
很遺憾劉別謙的電影至今為止看的太少了!這部不算太好,但我覺得別有意義,因為它讓我看到了劉別謙的另外一面。如果說天堂可以等待里有對中產階級的入骨恭維的話(這點我還沒有很看懂,也許應該等看過他其它作品后再看一遍,不過這是他后期的作品),那這部里邊的人物,其實根本就是王爾德式(哈,正好他拍過少奶奶的扇子)標準的個人主義者、享樂主義者。而這是我在shop around corner和to be or not to be里沒有發現的。風流寡婦里那種縱情恣意游戲人間的態度(這方面渲染的很成功,并不是幽默,但讓人看得很樂),不單是男主人公的,其實也是一開始比較“假正經”的女主人公的。所以“精神上淋漓盡致的做愛”其實也發生在風流寡婦的男女主人公在餐桌上的對話上。至于兩人一聽到音樂一切怒氣怨氣就煙消云散,像上了機器的發條一樣翩翩起舞更是那種盡情享樂游戲人生態度的絕好寫照。法庭一幕則恐怕是對當時社會上道學氣和虛偽風氣的嘲諷。但是因為表現的微妙,并不辛辣,不容易讓人察覺。
總的來說并不夠好,幽默感更不能和to be or not to be或妮諾契卡相比
一年一度的法國五月,買了香港芭蕾舞團的舞劇《風流寡婦》(the merry widow) 的票子,因為華麗的海報打動了一向膚淺的我。
不知道是不是一個月前定票的時候一時豪邁,發現這次的位子在堂坐,而且正對舞臺,也就是一樓正對舞臺的地方,心中暗爽,要知道之前的位子要么樓座,要么在邊上,要么是樓座的邊上,這種地方簡直是無法企及的。
《風流寡婦》本來是輕歌劇,這時用芭蕾舞來演繹卻也滋味十足。第一眼的印象和海報一樣,布景華麗,服裝眩目。
故事分三幕,第一幕在公國大使館的宴會廳,舞者著宮廷裝,布景是巴黎上流社會的party場所,女人們穿著綴滿花朵的白色裙子,手執扇子,或倚欄微笑,或竊竊私語,香粉氣息撲面而來。男主角一身白衣,女主角一襲黑裙,裙擺上滿是珠寶,隨著舞步閃閃發光。這一幕的出彩之處是男女主角相遇那刻,彼此眼神一碰,心中激蕩,音樂變得激揚,整個舞臺卻一片寧靜,群舞全都定格,裙擺不再飄揚,扇子不再晃動,女主角微微后退,伸出顫抖的手臂,曲成好看的弧線,男主角深深嘆氣,大步上前握住親吻。
第二幕在女主角的大宅花園
有時候一整部電影也許只是為了成就一首歌。
或者說,這支旋律讓你記住了這部片子。
觀影完畢,迫不及待地翻出了鋼琴譜,彈了起來。
腦海里揮之不去的旋律。
這部影片剛開始的一刻鐘,劇情相當夸張,人物動不動就歌唱,加之畫面模糊,讓我有放棄的沖動。然而堅持再看幾分鐘,就完全被吸引住了。
故事說得很流暢,有些轉接處理,在今天看來也挺有創意的。對白極其風趣幽默,細節異常豐富。(這些都是那個年代優秀電影的特質) 歌舞和劇情結合得相當不錯。那些群舞的畫面,美輪美奐,讓人詫異那個年代的攝影技術。
男女主演也相當有風度和默契。
當然讓我喜愛這部影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愛那首施特勞斯的圓舞曲。
9 out of 10
劉別謙作品里我比較不喜歡的一部。
或者是歌舞風格對于他影片的不太必要,華麗沒有增色反而減低了劇情的流暢性與親切感,而歌唱的方式也對其緊湊劇情的表現有很大負面影響。
總之整體上過于好萊塢而少了很多的劉別謙,里面角色最出色最劉別謙的是國王,精彩到位。
芭蕾舞劇《風流寡婦》The Merry Widow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1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