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8 09:26
首映:1970-10-24(日本)
年代:1970
時長:106分鐘
語言:日語
評分:8.5
觀看數:20659
熱播指數:559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家族》生活味,百家事,千首詩,淚成行。
在開場第一鏡中,喜悅、興奮伴隨著汽笛聲、人們的呼喊瞬時間充斥了整個銀幕,三十年的歲月依舊抹不去膠片背后那飽滿的感情。一家人在眾人的歡呼中離開了小島,信心滿滿奔向遙遠的北海道。略略幾筆,鏡頭多落在倍賞千惠子美麗的臉上,卻極少把鏡頭給笠智眾飾演的爺爺。笠智眾的出現,總是能讓你即刻生成一種無力感。擺脫了小津安二郎嚴謹的調度,他顯現出或多或少的幽默與滑稽,甚至是荒誕,但更多的還是一種冷觀的無奈。他在影片的絕大多數場合都是以中景、遠景出現,絕少是近景,在這個家族逃難式的旅途中,他總是不合節拍地跟在隊伍最后,或者在山田洋次的安排下,某些重要場次會自動消失,比如大阪世博會的那場戲,一家人吃過晚飯后,就只剩下民子夫婦帶著兩個孩子在人群中穿梭。在列車上,他多笑而不語,望向窗外優美的景色,與井川比佐志飾演的兒子形成鮮明的對比,井川君飾演的兒子是九州的工人,與同時期的作品相比,例如《飯》中的上原謙,《女人步上樓梯時》中的仲代達矢相比,他似乎帶著工人階級的粗獷、霸道,土氣,少了風情、紳士、禮節
《家族》電影劇本
原作/〔日〕山田洋次
編劇/山田洋次、宮崎晃
導演/山田洋次
譯/李正倫
《家族》介紹
李正倫
《家族》是山田洋次有名的“三部曲”之一,其余兩部為《故鄉》、《同胞》。對于山田洋次,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因為他導演的《遠山的呼喚》曾在我國廣泛上映,并博得一致好評。近年來日本影評界有很多人認為,抒情派大師小津安二郎逝世之后,能繼其業的則非山田洋次莫屬了。
《家族》描寫了煤礦工人精一由于資方關閉礦井,面臨失業斷炊,不得不攜帶妻子兒女和高齡老父遷往北海道去墾荒。影片描寫的只是從故鄉出發和到達北海道墾荒區的這段路程之間發生的事,時間也只有三四天,初看起來,似乎是紀行式的抒情之作,然而實際并非如此,這是作者假平凡的故事描寫重大主題的曲意所在,換言之也就是抒情形式的社會片。
首先是它以平凡的故事闡明了所謂經濟高度成長的實質。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之下,經濟的高度發展,遠比封建社會的主地兼并更加嚴重地驅使大批的人背井離鄉,成千上萬的人喪失了固守田園的自由,喪失了選擇職業的自由。
很久沒有寫東西了,我是在看山田洋次《我是怎樣拍電影的》這本書的時候,看到“<家族>的誕生”這篇文章之后就在qq視頻上在線看了這部電影。看完后習慣性的去豆瓣看影評,沒有看到想看的影評,于是就打算寫下自己的一下看法。
電影的開始,一家人就準備坐船出發了。我對劇情沒什么印象了,雖然才看完不到一個小時。這是一個移居的過程,一個一家人遷徙的再現。電影中的一些細節令我感同身受。我記住了這些細節:
取下門牌
(這是不再回來了吧)
火車上沿途的風景
(好美啊)
記錄家鄉親朋贊助費的過程
(火車上數錢難道后面會被賊偷嗎?)
爺爺問父親這是哪里?父親回答:xx制鐵廠
(我們出遠門 做火車 都會想知道沿途看到的東西呀)
小孩子指給媽媽看汽車。
小孩子坐在叔叔開著的車上要小便,媽媽責怪小孩子為什么不在車站小便?父親指責嫌媽媽在車站給小孩子喝果汁,媽媽說是爺爺給小孩子喝的,爺爺說是喝的牛奶的一番家常對話,讓人感覺特別的真實。叔叔家局促的空間,吵鬧的小孩。
(原來生活的細節都在這里呀,誰家里來了親戚不是一堆小孩子
《家族》生活味,百家事,千首詩,淚成行。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