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4 18:25
首映:1982-11
年代:1982
時長:98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8.1
觀看數:24571
來源網:三年影院
人到中年:潘虹塑造的熒幕最美形象,是眼科醫生陸文婷
我知道它是經典,卻不知道,我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看到它。它是電影《人到中年》。
我知道他們辛苦,卻不知道,除了抗疫救災,他們平時也累得抬不起手來。他們是醫生。
上映于1982年的《人到中年》,改編自諶容的同名小說。影片通過講述中年眼科醫生陸文婷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表現在特殊歷史時期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況,具有非常強烈的現實意義。
影片上映后,同時獲得金雞獎和大眾電影百花獎,也就是說,它既贏得了專家肯定,又贏得了觀眾口碑。
《中國電影史》評價說:《人到中年》的最大成就
《人到中年》是長春電影制片廠根據小說改編的一部同名電影,潘虹主演。雖然這是一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電影,如今再去翻看,依然有幾分感動,仍有值得思考的地方,那就是影片毫不避諱的批判性和對官僚主義的諷刺,寫實風格是這部影片的形式追求。
影片真實感人,潘虹的表演可以用到位來形容,潘虹為了塑造好陸文婷這個角色,不斷到生活中了解體驗這一代知識分子,在生活中,她找到了角色的根,由于深刻的體驗和認識,她把陸文婷的精神特質:忍很好的表達了出來。她要忍連續手術帶來的體力上的疲乏
版權聲明:轉載時請以超鏈接形式標明文章原始出處和作者信息及本聲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200037387.html
人到中年 (1982)
繼續看金雞獎獲獎影片。本片獲得1983年第3屆金雞獎最佳影片。
電影故事比較簡單,講述一個眼科醫生的病前病后。女主角是一位眼科大夫,在1961年參加工作后就一直任勞任怨工作在第一線,為很多患者帶來了光明。生活中,女主角與自己的患者結了婚,有了兩個孩子,在文化大革命中還經歷了各種沖擊。即便如此,女主角還是工作在一線。到如今,女主角每天工作還是很忙,工資也沒有增加。女主角最好的朋友要與老公一起去國外定居,兩對夫妻在一起暢飲了一番。第二天,女主角接待了三位患者,一個是高干,一個是農民,一個是孩子。這一天忙的女主角,孩子病了都沒有時間照料。給部長做手術那天,恰好另兩位患者也要做手術,女主角在手術全部做完后就累倒了。患病期間,高干的老婆看望了這個原來她并不信任的醫生。最后,女主角病好出院了。
本片是一部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它通過片中中年人的生活
不管是“心靈之窗”還是“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眼睛都像海報里一樣在凝視深淵。內卷表象探討之下是對十年的反思文學式敘述,金屬也有疲憊斷裂時、馬列主義老太太像是文革某人具象的幽魂在游蕩…其實還有更大的聯想空間,從裴多菲的“我愿意是廢墟/在峻峭的山巖上/這靜默的毀滅/并不使我懊喪/只要我的愛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著我荒涼的額/親密的攀援上升”瞬間想到我無法評價的《小城之春》,費穆的凜光似乎望到20年后李天濟的《今天我休息》和40年后的這部人生之秋,病灶作為人體廢墟之符號
《人到中年》是諶容發表于《收獲》1980年第1期的中篇小說,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作者通過中年眼科大夫陸文婷因工作、家庭負擔過重,病累交加,瀕臨死亡的故事,客觀而真實地展現了一代知識分子的艱難人生和生存困境。
1982年,長春電影制片廠根據小說拍攝了同名電影,扮演主人公陸文婷的潘虹榮獲第三屆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第六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
記得兒時雙職工的父母每天下班后要先去買菜,那時沒冰箱,每天都是現買菜買肉回來做飯,通常都要到晚上8-9點才能吃上飯。那時還不是雙休日,每周只歇一天,忙叨一周休息那一天也不怎么閑著,印象里他們總是很累,所以長大后第一次看了《人到中年》這部電影時給我的震撼至今都還記得。這是我們父輩的年輕時光,也是他們青春的祭歌。如果時間能重來,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愛他們,因為時間,真的不會再重來。
人到中年:潘虹塑造的熒幕最美形象,是眼科醫生陸文婷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0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