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12 06:37
首映:2013-05-10(中國大陸)
年代:2013
時長:98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7.0
觀看數:80437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親·愛》充滿驚喜!80年代初《世上只有媽媽好》大家看過嗎?如今有《親愛》
囧,本意是想看趙薇的那部,差了個字機緣巧合把這當成親愛的來看了,聽人介紹備好紙巾準備哭成狗呢,還以為淚點變高了
不是抱著那種準備哭成狗的期望來看的話,也是不錯的電影,干練冷漠的白骨精被一起認親的烏龍事件中的老太太慢慢軟化的故事
電影里某個時刻好像真的能理解那種壓力與孤獨,人到中年,離異,一直以為是生母的人去世,憑空出現的親生母親
身居要位,高度有壓力的工作,職場上沒有人因為你遭遇不幸而同情你,同事的冷漠,上司的壓迫,競爭對手的虎視眈眈,而孩子還小,會無理取鬧 任性撒潑,心力交瘁。。。生活好像在一個死胡同里,怎么都走出去的無力感,女強人真的不是那么好當的,好在還有錢作為支撐
可以不用為花錢而窘迫,吃任何高檔餐館完全可以不考慮錢的因素,只因不合胃口而換一家,旅行只為自己喜好
而窮逼只有好自為之了。。。沒有錢好歹不要讓自己陷入這樣的境遇里。。。。說不清是種怎樣的狀態,不要讓自己被現實綁架?讓自己怎么舒服怎么來吧。。。
但是像電影中那樣的情景,除去小老太那樣戲劇的出場,哪里是個突破口呢。
作家蘇童寫《婦女生活》,后來又寫《另一種婦女生活》,描摹中國女性——特別是在母女關系的框架里——獨有的生活經驗,其意境耐人尋味。看《親、愛》,不能說文學性多強多強,但對于中國女性的細密畫式刻畫——同樣也是在母女關系的框架里——讓我很快聯想起蘇童,或許,我們可以稱此片描摹了“第三種婦女生活”?
導演李欣蔓也是女性,早年參加服裝設計大賽還拿過獎,后來做過《赤壁》的吳宇森導演助理,一來二去的,就進了電影圈;她出身東北,白山黑水間有不少日本遺孤的故事,三來四去的,導演(也是編劇)把民間的故事納入改編素材,便生成了《親、愛》的劇本。
《親、愛》里有好幾組母女關系,有意思的是,每個人的身份認同都發生了困難——甚至表現為母女關系的異位,往根子上說,這已經導致了倫理層面的某種紊亂。當然,這又是與全球化時代的身份“錯認”緊密相關的,用導演自己的話來說,現在大都是漂泊在外打拼工作的人,對于自己究竟是“哪里人”,早就不甚了了。
有了日本遺孤的素材,《親、愛》的身份認同跨越國族:母親是遺孤,血統是日本
一個爛導演是如何毀掉一個好劇本的
不想看爛導演的,可以直接跳到分割線后的好劇本。
第一幕:墓地
白色十字架,鳥鳴,雷響,受難耶穌,唱詩班,牧師致悼詞,一襲黑衣的余男牽著小男孩站在墓碑前,然后蹲下撫摸墓碑上母親的名字(李奷華和高島美智子,說明母親是一個有故事的女人),一滴淚劃過臉龐。
滿滿的文藝范兒,覺著這應該是一部挺感人的文藝電影。
第二幕:家里
母親的旁白響起,這時候該跳回到過去了吧,就像章子怡的「咱爹媽」一樣,因為很明顯故事在她媽媽那里。然后她洗澡了,(剛開始我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來為什么導演要拍她洗澡拍她的屁股和大腿),她也確實回憶了,是一些文革和母親的片段,想來母親在文革中肯定是遭受過羞辱的(剪頭發),何況她是日本人。
那么一個日本女人為什么來到中國,她在文革中經歷過什么,這個故事一定不平凡。
但是,余男繼續在現實里穿行,坐車,上班,回家。。。直到她的中國媽媽出現,完了,余男注定要被這個被導演丑化的農村老太太釘死在現實里了。
第三幕:馬路
經過撿菜葉和扭秧歌幾件事
《親·愛》充滿驚喜!80年代初《世上只有媽媽好》大家看過嗎?如今有《親愛》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8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