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最后關頭,一方是天時、地利與人和(內外一致)全備;另一方卻是大難臨頭、各自紛飛。團結一致是成事的關鍵,是《開國大典》成功舉行的重要原因!
作為一個歷史控,不太可能放過這電影。
你把它當作背誦題,它是一個最正統的
你把它當作辨別對錯題,它也是最正統的
不過今天,我看到《建國大業》的報紙介紹,突然想起一段話,就是這電影里面的一段話。這電影很長很長,我只記得這一段,不知道為什么……
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
我們都應當考及格不要退回來
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做李自成

《開國大典》獲得1990年第10屆金雞獎最佳影片。本片從政治、軍事、外交、文化諸角度全方位地再現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奠定共和國偉業的歷史畫卷,生動地刻畫了眾多歷史名人的榮辱沉浮, 以雄渾凝重的藝術手法將淮海戰役、北平和平解放、西北坡會議、國共和談、蔣介石下野、百萬雄獅過大江……,直到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樂隊奏起了中華人民公和國國 歌——《義勇軍進行曲》。這一天是多少人們等待了多少年來的夢想

建國大業這部片子的作用是什么呢?是用來襯托開國大典是多么的成功。
80年代末期其實思想是很開放的,有的東西那時候可以說現在卻未必了。所以這部開國大典無論從演員,故事,道具,都遠遠的把建國大業甩在身后,是一座無法超越的巔峰。
劇中的兩個主角,毛和蔣,其實沒有刻意褒誰或者貶誰。毛在1949年毫無疑問達到了人生的頂峰,這種頂峰歷史上也確實沒幾個人能達到,以后另說。蔣在片中塑造的也很成功,代李襄南贏錢那一段堪稱經典。
這部影片幕后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

所有的戲核都集中在蔣介石身上。經典臺詞俯仰皆是。孫飛虎考老師渾身是戲。把一個梟雄末路,表現得淋漓盡致。看完之后,我腦子里只有四個字,成王敗寇。沒有絕對的正面,也沒有絕對的反面,這是主流電影里極其難得的。當然也難免有當時意識形態的痕跡,但是由此也可見80年代人們創作的思想自由。
蔣介石宣布下野,于右任攔住要求他釋放張學良,楊虎城。蔣介石略一思索,手一擺,找德齡辦吧。
張治中和談前,請示蔣介石,蔣虛偽表態同意和談內容。張治中問,能否把這些內容公諸報端?蔣說,你斟酌著辦吧

“開國大典”邵宏來新作,為了找趙君老師的戲份翻看的老電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6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