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明白一件事,剛才在跑步機上邊走邊聽毛不易的《借》的時候,忽然領悟出來的。
我一直不知道該如何評論卡斯特納這個人。他最后幸存下來了,父子的作者自殺了,漢斯死在了戰場上。
剛才,我突然明白了,我要像卡斯特納學習,做一個清醒的人。憤怒沖動絕望都是最自然的反應,可幫不了自己也幫不了別人。也許在黑暗里,保存自己就已經是一種勝利了吧。
我記得劇中有次他和父子的作者對話,大意是,他說我們要盡可能保證我們的清白,父子的作者說,在豬圈里你怎么可能保持清白。后者說的是沒錯。但我想
德國二戰視角反戰電影。以和平主義者、德國著名作家,詩人,編劇和諷刺作家埃里希·卡斯特納的真實經歷改編的故事,在那段黑暗的第三帝國統治時期,這位文學家和他忠實小讀者漢斯的忘年友誼猶如黑暗中一點星光閃爍。
埃里希·卡斯特納(1899年2月23日 - 1974年7月29日)曾于1960 年獲得國際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勛章,四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1928年秋天,他出版了他最著名的兒童讀物《Emil und die Detektive》,也因為這本書,他最忠實的擁護者漢斯出現在他的視野里

如何來界定兒童文學呢?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好像不少作品都有這些特征,有人把《小王子》當人生之書,翻來覆去地讀,同時也不會忘記蘇佩里的《夜航》和《人類的大地》里更廣博的溫情。而卡斯特納起初打算只寫一部兒童文學,像蘇佩里那樣,但二戰后,他再也沒有觸碰其他類型作品,他的故事不再涉及第三帝國。這部電影就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埃米爾與偵探》(又譯為《埃米爾捕盜記》)的故事。
創作和人格的雙重糾葛
卡斯特納把作品稱作自己的兒子,他拒絕結婚生子,對自己的作品無比信任,有自己的文學追求

能有所相信是困難的,在任何時候都是這樣。因爲擔心牽連,在被蓋世太保調查了以後,卡斯特納把漢斯給趕走了。從現在開始,一切與我有關的東西都有威脅。他說道,我讓漢斯傷透了心,偏偏是因爲我的書對他來說意味著一切,我就得趕他走。這最後一位還相信我的小朋友。他把兩者(他和漢斯)的心都傷透了,所以他纔會這麼說。漢斯藏起來的卡斯特納贈他的書被搜見時,他姐姐問道,你要把書藏到什麼時候,他說,直到第三帝國成爲過去!他姐姐說,那你可以等上一千年。
如果沒有卡斯特納的記錄

卡斯特納與小星期二:“密碼是埃米爾”—不管你是面對魔鬼還是死亡,只要還有一個人相信你,你就不能懷疑你自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