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12 12:15
首映:2007-04-11
年代:2007
時長:140 分鐘 / F
語言:英語,科薩語
評分:7.8
觀看數:97599
熱播指數:8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再見巴法納:聚焦曼德拉不如記住巴法納
在威權統治之下,并不是所有人都會為了生存而選擇屈服。電影《再見巴法納》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上世紀就是年代以前,南非實行的是種族隔離的政策。黑人處于被白人壓迫的地位。當然,對于白人民眾來說,他們優于黑人的地位是靠向白人的威權政府俯首稱臣換來的。在威權體制下,他們的自由和平等同樣遭到威脅。他們之所以愿意輕信種族隔離的教條,既源于他們的自私,也源于他們對現狀的無力感。可是,在恐懼的大眾中并不缺乏斗士。影片的兩位男主角便是其中的代表。黑人的代表就是大名鼎鼎的納爾遜?曼德拉。他很早就開始領導南非黑人的平權運動,被殘暴的南非當局長期關押。另一位主角葛瑞格里是白人的代表。他是負責看管曼德拉監獄的一位獄警。最初,他也是輕信南非種族隔離的神話。可是,在同曼德拉的接觸中,在對現實進行觀察后,他開始改變了自身的觀點。他冒著危險到圖書館借閱曼德拉的《自由憲章》,他體諒曼德拉對妻子的情感,而愿意幫曼德拉將巧克力轉交給他的妻子。他成了曼德拉的朋友,在體制內盡量給予曼德拉幫助。和曼德拉的偉業相比
《竊聽風暴》, 《決戰尤馬鎮》。
片中曼德拉的扮演者似乎身形過于高大,音色過于傳教化。
有兩個疑惑:
1,曼德拉托獄卒把圣誕禮物巧克力轉交給曼德拉夫人,這事曝光了。獄中一切順利,難道是曼德拉夫人出了監獄后自己說出來的?
2,這個獄卒是不是《竊聽風暴》里的特工一樣,純屬虛構?
當詹姆斯質問曼德拉在黑人爭取權利的斗爭中無辜死亡的17個平民時,曼德拉和他的朋友們似乎認為這是為了自由而必須付出的必要代價。于是我在短時間內對曼德拉和他的朋友們感到厭惡。憑什么由他們來決定其他人是否要付出這個代價?!就因為他們的要求是正義的所以所有人必須站在他們一邊?就因為這樣可以爭取多數人的自由?這讓我想起了政治課本教給我們的“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個人利益必須無條件服從集體利益”。在與惡魔的斗爭中,最可怕的結果莫過于消滅了惡魔,然而自己卻變成一個更邪惡的惡魔。
這時我想起Surfer對我說的話:“在戰爭中使用任何殘酷或者邪惡的手段都是可以理解的,你應該這么想,這種手段可以使戰爭盡早結束,這樣對人民造成的傷害才最小。”
在邏輯上我是可以理解的。
最近在微博,朋友圈,新聞上多次看到曼德拉先生逝世的消息,對他的偉大生涯只是知其一二的我,便萌發了重溫他非生涯故事的欲望。
看完這部電影,有以下幾點感想:
1、談談最核心的主題吧,歷史。
參與歷史并且為之奮斗,代價是無可厚非的。今天我們所有的成果:科技,經濟,平等,和平的生活……都是先人們用鮮血換來的。讓我們繼續努力,不要停止這個世界的美好。
2、再談談我對女人們的看法。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總是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這句話在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不管是曼德拉先生還是Gregroy 他們身后的女人都為他們的奮斗生涯注入了無限的動力。這兩位優秀的女性讓我非常想找一個的女朋友…………曼德拉的妻子在片中第一次和曼德拉見面的時候說:when I merried you,I know I was marrying the struggle. 瞬間感慨:如此極品的女人上哪找啊?!
相比之下,Gregroy的妻子就稍微弱一點了,自從Gregroy擔任了看管曼德拉的重任以后,她的怨言延綿不絕,不過這也不是什么大錯,女人嘛,大部分都是只是想圖個安穩的生活。Gregroy也表現得非常顧家
再見巴法納:聚焦曼德拉不如記住巴法納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