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3 03:00
首映:2014-07-25(中國大陸)
年代:2014
時長:96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6.6
觀看數:13779
來源網:三年影視
爆款!我就是我觀影感悟
本片是紀錄片,所以不要指望這部電影的票房有多高。有人說《舌尖上的中國》也是紀錄片,卻能大獲成功。不要忘了,它是在電視上播出的,不用買票看,所以受眾廣那是自然而然的。題材也有關系,美食誰能抗拒?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基本都是吃貨。拋開它借用了BBC的紀錄片的某些片段這個事實,《舌尖上的中國》是部成功的紀錄片。它的成功可以加入中國紀錄片史,不為過。
真是開玩笑,哪有那么多傻B真的愿意給錢去電影院看一部紀錄片。這是許多觀眾的內心獨白。偏愛商業大片那是常態。所以,院線上的紀錄片難以受眾廣。進而排片少,票房何來高。
真正骨子里有純粹的文藝靈魂的人,一只手指都數不過來。有還是有的,基本都都與世長辭了。
像我這種偽文藝青年,就尤其愛好萊塢商業大片,還是發燒漫威迷。但當年因為沒有假期錯過了紀錄片《Ocean》,至今覺得可惜。
本片一點也不矯揉造作,沒有家里條件不好、我的夢想就是站在XXXXX的舞臺上唱歌、XXXXX是個讓我實現夢想的舞臺等讓人潸然淚下的臺詞。就只有赤裸裸的被迫接受,對現實妥協,逼自己接受
文/盧杰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夢想過——我就是我。
但當我們走進社會才發現——那是謊言。
我不是快樂男聲的粉絲,但我是這部電影的粉絲。
其實,在那年,我跟他們做著同樣的事情。
2013年的夏天,我畢業了,家里人希望我留在廣州,找一份安安穩穩的工作。然后像大多數人一樣,普普通通的活著,找一個普普通通的女生,結婚、生子,組成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普普通通到老、到死。
因為他們不愿意承認我的理想。
或許,那些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會對像我這樣的小輩說——平淡才是真。
可是,去他媽的平淡,去他媽的普通。我們這年紀的人,除了一腔熱血,什么都沒有。但那些什么都有的人,偏偏沒有著一腔熱血。
為什么要平淡?
人難道不應該是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嗎?難道剎那的光輝,不比一直暗淡要好嗎?
在電影開頭,其中一位男生問了這么一句:如果不唱歌,你還會做什么?
唱歌、彈吉他、寫歌。不知道,感覺沒有了音樂就活不下去。(大意如此)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后半句話是青春的代言。
對于他們來說,沒有了音樂就活不下去。對于我來說
開始準備去看這部片子,本就懷著期待。
范立欣是很好的紀錄片導演,他的《歸途列車》和《沿江而上》我都非常喜歡。
看完《我就是我》,仍然覺著,范導果然是很厲害的導演,他對于細節的捕捉,非常敏銳。
很久沒有認真寫過影評,最近看的大部分電影也都基本不需要思考,但是想記錄一下看這部片子的感受,為那些少年,為青春,為那些抵抗世界的一腔孤勇少年心氣。
分別說一下印象最深的幾個鏡頭。
第一個是電影中播到的免費公益午餐,那些孩子,小白說,他們的眼睛那么干凈,那是我們生而便有的東西,而且我們應該保持下去。但是大部分的我們都是去了那些,干凈的眼睛,純粹的心靈以及最初的自己。
青春本就是殘忍卻美好的東西,讓你期待,讓你揮霍,讓你欣喜,讓你懷念,讓你悔青胸膛。
第二個是6進5的時候馬昊說于湉“你就靠著華晨宇的粉絲保你晉級嗎”,對于一個正在等待世界認同的二十歲少年,這是很殘酷的斥責。想去反駁,卻不知從何辯解,只能低頭沉默。同樣對于華晨宇,他選擇去違背公平保護友情,即使飽受責備你也能感受到他的無愧于心,人是感情動物
說實話當湖南衛視放出要誕生《我就是我》這部片子的時候就有點小激動,選秀10年,說實話真的不喜歡選秀節目,真的假,假的真,看上去就是奇怪,身在傳媒業,看慣了也看透了這么多那么多所謂內幕,所謂行業潛規則的東西。但這臺選秀竟莫名其妙的吸引了我,一年的光景已過,已經不記得去年夏天看選秀的狀態和感覺,只記得他們很棒,唱的很棒,個性很棒,總之很棒。
也不知道帶著怎樣的心情反正看了這部電影,以為是一部說這么多伙伴們的成長史,但走入影院后我震驚了,這是一部紀錄片!而且是一部沒什么后期拍攝的紀錄片,可見湖南衛視對資源的收集和存儲是多么的給力。全篇90分鐘,說實話,如果你不曾看過選秀,那么你,根本不可能看懂這部電影。但如果你看了整場選秀,且不是以一個腦擦粉的角度看了整個選秀,真的!你會感動,你會感慨的,感慨一去不回的青春,感慨曾經在我們身上的那股年輕的力量。
不知道什么時候,走向社會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人,不知道什么時候,我不在是我。而這一部紀錄片,讓你找回你自己。或者說,找回已經丟失的自己。
爆款!我就是我觀影感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2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