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5 13:57
首映:2006-12-01(中國大陸) / 2006-11-30(中國香港)
年代:2006
時長:120分鐘(香港)
語言:粵語,漢語普通話
評分:6.9
觀看數:65129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好看!我看《父子》。那孩子,是自我放逐?還是自我救贖?
剛剛看完了譚家明的《父子》。
一個被拋棄的卻無法解救自己的父親,一個甘愿跟隨這樣的父親的小孩。
之所以看這部電影,是因為它的海報,樸實的鄉野,一個騎著自行車的父親,坐在后座的兒子頭貼著父親的背,手上拿著一支風車……
太過于現實的題材往往都并不精彩,但我相信這會是個很溫暖的故事,困難重重的生活,父子親情卻能讓人閃閃發亮、充滿力量跟希望。
看完后,我發現我錯了。這個所謂的父親明明就是一個問題青年,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沒有固定的工作,甚至沒有什么思想,不懂得怎樣愛自己的女人、維護自己的家庭、教育自己的小孩,也不懂得怎樣跟人溝通,心理上是個不能自理的人。就是這樣一個不合格的父親,而他其實是很在乎自己的家庭的,也愛自己的女人跟兒子,但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只覺得自己很倒霉,賭錢輸錢,女人跟別的男人跑了,工作丟了,又被追債,走投無路……
其實生活中總有這樣的一類人,或者說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也總會有這樣不堪的時光,就象片中那個令我印象深刻的鏡頭:夏日溫暖的夕陽下
一個男人如果做到像周勝利那樣,那真的是很失敗,因為賭,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家,最后連兒子對自己的愛也失去了,至于尊嚴,他早已沒有。一個不自信的人才會大嗓門說話,而他正是,他那只是壞脾氣,根本不是男人。
片子拍得還可以,至少不像現在大多數的港片,不是無稽的搞笑,就是套用公式的明星攻略,看過這部片子至少會讓很多人再一次對賭敲響警鐘。不過不論是拍攝手法,還是思想創意,我覺得都不算好,我不明白用什么來震撼觀眾,是親情?是思想?還是警示?總之感覺也只是那種可看可不看的片子。
最后疑惑一下中國引進電影的問題,片子拿了金馬,內地要放,放就放吧,偏偏還要刪里面所謂的激情戲……與其每部電影引進都要刪這刪那,不能讓觀眾感受真正的電影,那快點實行分級制度唄,困難是有,但有那么難嗎?
今天是寫的第一篇,并不是說這是影評,感覺自己并沒有那個水平去評價電影,只是想記錄下自己看過的片子,記錄下看過的心情。希望以后能盡量看完一部片子就能寫下點東西,真的很喜歡電影,很喜歡好看的電影,大家如果一樣看過我寫的片子
《父子》這部電影我分了兩次才看完。其實沒有特意的要看,是我在無聊的時候順便打開來看的。剛開始的時候沒什么特別的感覺,只是覺得電影的整個色彩和畫面帶著淡淡的懷舊和傷感。這也許就奠定了整部電影的令人揪心和壓抑的情感基調。
一對同居很多年但沒有正式結婚的夫妻和一個正在上小學的兒子一起組成了電影的主角。妻子為了找尋安全感而離開了父子倆,父子二人相依為命。父親墮落了,不僅沒有給兒子做個榜樣而且由于生活所迫教唆年紀尚幼的兒子去偷東西。終于一次行偷中被發現,從而進入了兒童管教中心。父親去探望兒子,在兒子面前懺悔。兒子卻咬傷了父親的耳朵,“為什么叫我去偷東西,為什么”,這句話成為父親心中的格。
后來十多年以后,兒子長大了,回到了以前的地方,夕陽下,他看見了父親的背影,和周圍安靜的畫面混為一體,頓時,兒子淚如雨下……
在整個看電影的過程中,我的心不時的被揪起,并被一種憂傷壓抑著。還好,在影片的結尾我看到了令人溫暖的畫面。這時,我感到,存在于人類靈魂深處的某種柔軟的東西被觸動了。
第一次看《父子》是在飛機上,短途旅行永遠看不完一部正常長度的影片,甚至連情節都搞不清就開始降落。過后擱下了,一直沒想起。最近,因為拜服郭富城的演技,又在網上找到,看完整。
這片子還是挺特別的,很顛覆期待視野:一次次受挫,一次次窩心。開始期待周長勝改過自新、夫妻和好、家庭和睦;后來降低預期,希望周長勝對阿寶好一點,湊合把孩子養大;再后來期待阿寶干脆跟媽媽過,別跟著脾氣無常的爸爸流離失所;再后來只期盼孩子千萬別淪落。但這些期盼一次次落空。看來導演打定主意讓人窩心到底,讓人在窩心中反省,以致連結局都在貌似回歸溫情中仍然堅持著讓你窩心的態度。也許人生就是這樣,你幻想完美精彩,眼睛盯著四周的金碧輝煌,卻沒看到自己內心的丑陋灰暗;也許生活就是這樣,原本可以不同風光,只因一念之差,便差之千里。全片最另我印象深刻的是阿寶偷東西被抓前父子倆的對話,周長勝信誓旦旦要洗心革面,讓阿寶好好學習,長大出息,父子眼神交流中透出了對彼此的信任與肯定。然而,這一瞬間后的停電竟改變了兩人的命運和彼此的關系
看過《父子》,是新片,我說說對他的整體感覺,只能說是非常一般,故事情節有些做作,郭富城作為主演,在表演上還有待提高,至少我這么認為,他的影帝和我心中的影帝還是有些差距的,也許因為他沒有當過父親,對于父子之間那種細膩情感的拿捏,顯得過渡不自然,歇斯底里的個性已經夸張到極致了,但符合我喜歡看神經質一類的片子的BT愛好。
我想起前不久劉嘉玲和胡軍的《好奇害死貓》,也是一樣的把人性潛伏的某種丑陋性格,夸張表現得淋漓盡致,影片就是描述一個靠著妻子上位的男人,在與發廊女性欲糾纏過程中,被他妻子所發覺,妻子利用丈夫軟弱,設計一個個圈套,然后造成一連串悲劇結局,劉在影片中飾演的角色,是一個失去愛的女人,迷失了本性,可憐的女人,像一個怪異的夢境。
不過此類影片,也算是近期電影的一慣風格,好像都誤入了怪圈,非得去挖掘人性的弱點,然后把它夸張、放大,直到你難以忍受,一場鬧劇和喧鬧之后,又恢復平靜,留在觀者心里就是深深的不安,和內心的異樣,越來越有點日本片的風格,讓人有點不堪忍受,卻又不得不原諒和理解。
好看!我看《父子》。那孩子,是自我放逐?還是自我救贖?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0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