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美國電影<Prince Avalanche>《雪崩王子》:影片的風格化很討人喜歡,烏托邦一般的荒野美景配上神叨叨的兩個演員加上迷幻的OST,非常文藝。敘事自然是弱一些的,感覺導演有點掙扎與現實和迷幻的比例,還是保守了一些,如果能天馬行空地玩起來,哪怕就像這個現在看來有點突兀的結局一樣,把荒誕大膽地鋪滿整部電影,才會讓人驚艷吧。

重建大火毀滅的森林,經歷了情感“雪崩”的兩個人,也開始重建自己生活的新秩序。
“也許會有奇跡發生呢”,以思想而非實體般存在的老奶奶和老爺爺,訴說著人生的心路歷程,老爺爺在最后告訴Alvin和我們——“你最好這樣想”,重新開始,不管前方的路怎么,要堅信有一個奇跡等著你
這是成熟,也是幸運
音樂和森林災后的美景不可或缺,自由的旋律和殘破之美帶動了對主題的共鳴
觀影過程像在山坡上看日落,過程有些悶,但是到最后覺得有一抹溫暖種進了心底

美式的細瑣對白,破壞了其穿插的環境鏡頭營造的氛圍。無意義的對話,取消了對話的事件意義。
如果說過多的旁白是對思考的干擾與限定的話,那么喋喋不休的無意義對話,則是對思考活動、欣賞活動本身的破壞。
整部電影揉雜了“環境美景”“毀滅與重生”“女性、性與孤獨男人”“孤獨與城市”“以美式叛逆作為對枯燥工作的否定、重歸人性”,主旨諸多,內容單薄無意義,致使最后不倫不類的結局。
無論是以上任何一個主旨,都未有保持對某一主旨的忠誠與投入。在畫面和主旨的處理上不如《隱墻》,在對話與畫面的處理上,不如《小亞細亞往事》,細瑣的對話不如一般性的商業片,對枯燥工作的否定,不說《摩登時代》,甚至不如尼古拉斯的《居家男人》。
就像一幅畫滿了各色涂鴉,沒有留白,而主旨混亂的畫。除了將“感受”一詞推延成“無原則無規律地觀看,沒有任何理由,純粹的觀感”來敷衍以外,不滿足任何一則行業規范。
如同一則失敗的反諷,不知就里的人們單純因為一句成功結尾而無腦地將之奉為反諷技術的圭臬。這部電影也是如此

【雪崩王子】熱播!失敗的文藝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0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