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29 13:09
首映:2013-10-03(中國大陸) / 2012-10-04(中國香港)
年代:2012
時長:85分鐘(中國大陸)
語言:粵語,漢語普通話
評分:4.4
觀看數:55706
來源網:三年影視
“心戰”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我懂你。”大概是最有效的溝通話語,放之于各種感情中皆準,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甚至是這句話的主觀意愿是欺騙也好安慰也好真實也好,都能達到一定的感情效果。
任達華飾演的李良在殺人時,一直強調自己是懂死者的,懂他們生的痛苦、無奈,以及不得不死的哀傷,于是他替他們自己殺死自己,就像李良說的那樣,這是完成救贖的過程。然而這一切的起源對自己愛妻自殺的“不懂”。他在殺人的過程中,卻漸漸懂得死的痛苦、掙扎,以至于開始懷疑自己,并自首。這是李良的“不懂”和“懂”。
律師也是痛苦的,他不懂為什么這個世界要讓他如此痛苦。暴力的爸爸,精神失常的媽媽,心愛的女人永遠愛不上自己,對于“不懂”,他的做法甚至也更徹底,讓所有的源頭都消失。再也沒什么能讓自己不懂了,又何來的不懂呢。當然這會致使他永遠都不會懂,不懂的寂寞和孤獨逐漸的吞噬了他。
黃德斌飾演的警方的心理專家,他不懂李良的犯罪動機,甚至自己就假裝是李良,慢慢靠近不懂的根源。這又不同于任達華的“復制”和律師的“毀滅”,也使他慢慢接近事情的真相。
由任達華、黃德斌主演的《第六誡》悄悄上畫,相信也會悄悄落畫。這戲開宗名義的以基督宗教十誡中的「第六誡」為片名,看來無論如何也要談一談。知悉基督教十誡的人就知道,第六誡是「不可殺人」,所以也可預期,這是關乎殺人的電影。
李良(任達華飾)是天主教徒,相信人自殺不能進天堂。妻子自殺死後,他整天沉迷自殺網站,看別人的自殘和自殺表演。由於他一心認為自殺者不能進天堂,於是就立心要「救贖」意志消沉者。若他們真想死去,他就充當了結他們生命的人,好叫他們能在死後得贖。他在網上先後認識四位有意死去的人,逐一讓他們在安祥中死去。直至第四人,死時與李良對抗掙扎,李良覺得令死得不安祥於心有愧,就到警局自首。
故事當然不在這裏結束,反而是在這裏開始。電影開始於李良自首的一幕,接下來的故事一方是從李良口中重構犯案過程,另一方是由警探和心理學教授(黃德斌飾)探案的過程。可想而知,最後由警探得出的殺人版本與李良口說的並不一樣。李良以為自己秉行上帝的呼召,以殺人作為救贖,但他其實不過是典型的精神病患者
這部電影讓我忍不住的想出來吐槽一下。。。
作為一個心理學學生,在看到前半段的時候很是感到不錯,甚至以為這部電影是會以兩個犯罪心理學家作為一個主要的點來敘述的,甚至我都已經開始覺得犯罪心理研究是一個不錯的職業方向呢。。
結果呢,結果呢?
變成犯罪去思考,這段放進去很好,很吸引人,但是破案的關鍵就是那個女人沒死。。這算哪門子的事情結局啊。。
到這里再回去看扮殺人犯的那一段就有點可笑啦。。放進去兩個犯罪心理學家做什么的?純粹是打醬油的嘛。。
整個故事要說狗尾續貂吧。。后面連狗尾都算不上。。
好好的一個題材,如果按照美國大片的做法,拍個兩個半小時,精彩一點,結局設計巧妙一點,絕對是一個經典的片子,嬸嬸讓你拍成這樣真的可惜啦。。
而且,給個中肯點的評價,這個電影應該屬于還行,但是我依舊給了較差。。
原因呢?導演肯定是不懂心理學的,開始給觀眾的感覺越好,結局月糟糕,那么評價就越低,反過來,如果開始感覺不怎么樣,結局出彩了,那么評價就會相應提高。。這叫近因效應。。
還有,我就是不想給個中肯的評價。。
幸好沒在電影院看,不然就賠大了。電影題材太簡單,就是一個人讓另一個人用另一種形式殺死那人的仇人,警察感覺都不配當警察,像李良這樣的案件一天都發生上百起,有點頭腦的人都能破這案子,逼得人家得去自首。第一遍沒太看明白,得上電腦看劇情后才知道故事講了什么,我自從看到李良說完案件后就什么也沒看明白,剪輯畫面太多,聲音又大又嚇人,看完后就記得李良殺人方法和想象一錐子把郵遞員捅死。
另外影片時間太短了,就80分鐘,直到看完了還沒有入戲。最有看點的我認為就是海報了,很多電影院還把它當成頭條貼在電影雜志上,不過每個人看完后都后悔了......
像這樣的電影不適合在電影院看,只能在家里細細的品味一下。反正我是沒看懂
“心戰”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