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包括關于[金陵十三釵](以下簡稱13x)的13個方面的評論,當然,作為一個始終關注電影與小說改編的人,未看原著而去看電影顯然是不夠嚴謹的。因此第一條通常是談改編策略的,在此暫時留白。本文僅討論作為一部影片的13x。
2、互文文本:本片顯然以某種姿態介入了圍繞中日戰爭和南京大屠殺的巨大的話語生產,最近的相關文本顯然是[南京南京]與[拉貝日記];而在敘事上又與[柏林的女人]形成互文關系。本片的某些段落的處理讓人聯想到去年戛納評委會大獎影片[人與神]。而戰爭戲的處理,顯然是斯皮爾伯格[拯救大兵瑞恩]及HBO[兄弟連](尤其第三集)。暫且擱置中日戰爭和南京大屠殺問題,后面幾個文本顯然包含了這么一些策略:1)某種可以被稱為“普世價值”的而不是“中國特殊的”問題,這表現在宗教、美國人以及日本人形象的處理,以及語種的選擇(教會學校這個事情還是與[南京南京]相關);2)經由[集結號]開啟的戰爭片而不是革命歷史題材的語言體系,這包括布景、手持攝影、剪輯方式等等。這次甚至包了美國團隊

金陵十三釵中的國軍,算是導演想象力和意淫發揮到極致的產物。
國軍是有德械師,但是即使最精銳的3個國軍德械師和德軍的作戰能力也是差很遠。
裝備上,德軍的步兵班核心是MG34通用機槍,一個步兵班的戰術完全圍繞通用機槍展開,2名沖鋒槍手負責近距離火力壓制和投擲手榴彈。國軍最精銳的部隊,不過一個班只裝備一挺ZB26捷克式輕機槍,火力完全沒法和MG34比,所以雖然國軍德械師請了德國教官,學習德軍戰術。但是實戰效果不佳。
當時國軍的戰術還是比較落后的,沒有專門的狙擊手和裝有瞄準鏡的狙擊步槍,片中的那出神入化的狙擊手無疑是趕時髦的產物。
片中的國軍,無論服裝、武器、戰術幾乎完全是“德國人”,戰斗力也是變態的強 。
實際上守衛南京的國軍人數多于進犯的日軍。南京保衛戰實際上是國軍的恥辱。少數國軍在南京外圍對日軍做了英勇的抵抗,給日軍一定的殺傷。大部分國軍未作像樣的抵抗放下武器乖乖的做了日本人的俘虜(7~8人之眾),幾乎全部死在日軍屠刀下。南京保衛戰中,參戰的包括國軍精銳的坦克部隊
“金陵十三釵”商女也知亡國恨,教堂絕唱秦淮景。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8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