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3 00:42
首映:2016-07-08(中國大陸) / 2017-02-24(美國)
年代:2016
時長:93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6.9
觀看數:83271
熱播指數:248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2016,迷你評《搖滾藏獒》
《搖滾藏獒》里,真正唱歌的有兩個:
癡心追夢的毛頭小藏獒波弟,靈感停擺的搖滾貓王安歌士。
后者,才更像現在的鄭鈞。
[img=1:C]導演編劇均非“國產”,搖滾藏獒和原來的故事也完全不同[/img]
2009年,互聯網還是博客的天下。那些文化名人博客更新的瞬間,就像在精神世界里擦火柴,瞬間的光亮和永恒的期待。1月10日,鄭鈞更新了博客,他的《搖滾藏獒》出版了。
編創近四年。四年前,鄭鈞在做什么呢?
四年前,是2005年。鄭鈞依然沒有發新專輯。在2001年的《鄭鈞=ZJ》后,鄭鈞曾經在2003年出過一張翻唱專輯,下一張,就到2007年了。
但是,沒寫歌的這些年里,鄭鈞寫完了一本書。《菜刀溫暖》。
也是搖滾歌手的自傳體故事,男主名字叫「溫暖」。
后來,這個名字出現在漫畫《搖滾藏獒》里。是「溫暖」發現了藏獒麥頭(Metal),把他帶到大城市唱歌。
但在電影里,「溫暖」不見了——當然,是整個故事都改了,連藏獒的名字也是。除了題目(或者說IP……)還是《搖滾藏獒》,故事,已經完全是好萊塢的故事。國內上映時,鄭鈞還在編劇列表里,還放在第一個。而在國外
小時候看的最多的電影之一是《音樂之聲》。那部影片的故事很精彩,音樂更是好聽,但幼小的我一直不理解這作品的片名:音樂的“聲”是什么?這“聲”和電影劇情的關系又是什么?后來隨著我長大,我慢慢理解了這“聲”的含義:年輕美麗的瑪利亞用音樂融化了上校一家人冰冷的心靈,上校用音樂向家人和國家呼喚了愛,最后全家人將音樂用作了抵抗納粹的武器。音樂的“聲”是指音樂的力量,是發自于人的內心的一種強大的能量。
看《搖滾藏獒》,“音樂之聲”這四個字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
《大魚海棠》與《搖滾藏獒》同期上映是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一部負面評價遮天蔽日,卻以十足的話題性刷屏朋友圈;另一部評價還算不錯,卻顯得有些悄無聲息。
到底哪種狀況比較慘?恐怕以當今世道而言,挨罵的未必不占便宜。“大魚”的票房頂著口碑扶搖而上,三天里突破兩億;而“藏獒”則還在影院苦苦爭搶排片,幾千萬的入賬,距離收回成本還有不小距離。
兩部電影都打著國產動畫旗號,但又都不是那么血統純正。“大魚”的畫面制作用了韓國團隊,而“藏獒”則幾乎完全是美國班底。
當然最見人心的,還是兩部電影在發行版本上的差別:“大魚”作為一部手繪動畫,打著“情懷”的幌子,卻毫無羞恥感地強行上映了3D格式;而“藏獒”作為CG動畫,卻提供了充足的2D版本。
也不能說“藏獒”就是高尚或者良心,畢竟有很多家長不愿意小孩子戴3D眼鏡,所以提供2D版本也可能是為了吸引這部分觀影群體。無論如何,給予觀眾自主選擇的權力,總比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強買強賣要敞亮得多。
《搖滾藏獒》的故事模式其實像極了年初上映的《瘋狂動物城》
2016,迷你評《搖滾藏獒》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