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看的第一部麥兜是上一部
然后回來補了麥兜響當當
都很喜歡 出這部時也一直嚷嚷著想去電影院看
可惜忙成狗外加木有人想去看T^T
坐下來,看著屏幕里的麥兜,已然成為"福爾摩斯"
但原來,這一切,只是為了將那一個個故事 娓娓道來。
我很喜歡這部的敘事風格
我忘不了那碗荷包蛋方便面
更忘不了那份最基礎和原始的信任
時代總在變遷,生活總在逼良為娼
我們總是太怕"悶” 總是在迷迷糊糊中以為自己很快樂
如同警長一般 恐懼著大家的評價
恐懼著一切 甚至排斥著什么
何必呢?
停下來吃完方便面
買個六合彩
即便不中
我相信你

溫情勵志,也正因為勵志,和以前的麥兜調調不同。作為電影,還是勵志前那個部分更好看,麥兜味濃。勵志部分,匆匆,又有些生硬了。。。
可能是觀影時角色的轉變,催淚同時覺得這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寫給媽媽的科學育兒片:各種怎么愛怎么教的理念和實踐方法。譬如,拋開攝像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這個世界的各個角度和角落;譬如,當爸爸缺位時,如何重建一個去彌補這個角色;譬如,假裝環游世界,在有限的現實條件下,滿足那些大大小小的愿望;譬如沒有任何理由任何條件的信任和愛。。。。。麥太也像極了如今拼媽時代的典型,各種能折騰,各種彪悍。。。。
最后,這只豬和他的媽媽,怎樣都不會變的,就是塵世間最最尋常的愛,這也是讓那些阿姨級”姑娘觀影時落淚的唯一原因,想起愛自己,以及自己愛的那些人。。。
假日無聊,心甚不安,不願醒來,十分絕望。走了一轉屯門,想看場電影。原想看戀上春樹,竟未上映,選無可選,遂入場,看了一套麥兜。帶著看喜劇、看笑話的心情進去,滴著淚出來。
雖已多年,至今仍未能接受,麥兜長大這個事實。當我還覺得麥兜應該和臘筆小新、小丸子一樣,永遠不會長大,永遠不該有真人版以保存童稚和童真,鬧小孩子脾氣之時,竟然連麥太都去賣咸鴨蛋了。
麥兜和麥太的性格從平面走至銀幕這十多年來,從來未變。麥兜呆呆的,老是搭錯線,「蠢過隻豬」;麥太其實也聰明不到哪裡去,她控制慾極強,愛牢牢地監控麥兜的一舉一動。剛好一凹一凸,偶爾加一個「九唔搭八」的黎根,使得電影妙趣橫生。謝立文厲害之處在於,利用相同的角色性格和造型,變化出主題相似但情節完全不同的故事,而且角色對觀眾而言毫不陌生,更加添一份其他故事沒有的親切感。
自菠蘿油王子,麥兜已非「系列故事」,乃成獨立單元。各電影應獨立視之,而不是如最初幾部是系列的串連。成功原素依舊在

《麥兜·我和我媽媽》關于美好的小時候,我家也有個家居萬能俠。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