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31 12:17
首映:2016-09-14(中國大陸) / 2016-10-27(中國香港)
年代:2016
時長:109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7.5
觀看數:86149
熱播指數:1039
來源網:三年網
《七月與安生》后勁十足的劇情片 “和你一樣”的魔咒:友情的殘酷真相
<圖片1>
本來對青春片不感冒的我,卻因為朋友的推薦去看了這部片子。劇情很簡單,也不貼近生活,甚至有些過于頹廢殘忍。兩個在青春期相識的女孩成為了最好的朋友,兩個女孩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中長大,有著不同的性格,卻一路相知相伴一起長大。外表乖乖女的七月心里藏著一個狂放不羈的安生,而外表叛逆不安分的安生心里卻也向往七月按部就班的生活。
也許每個女生心里都住著兩個人,一個是七月一個是安生。做久了安生,會羨慕七月有溫暖的家和安定的生活,而成為了七月也會想要安生無拘無束自由隨性的生活。七月
渴望成為安生,安生渴望變成七月。她們之間互相愛著,嫉妒著,卻又想互相保護和互相占有。她們之間的感情超越了閨蜜之間的感情,并不是簡單的陪伴,她們互相吸引 成為了對方潛意識里最想成為的那個人。
男友在她們的情感博弈中已經顯得不那么重要。她們可以為了姐妹情誼犧牲自己的愛情。愛情這條線狗血套路,但是影片中更多強調的是她們在追求愛的過程中的思考糾結,比原著更有深度和層次。她們在對方身上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
文 | 阿嬤
不與成年后認識的任何人聊青春期的自己,是一種社交禮貌。你會發現,所謂的集體回憶,在談話中最后總是容易淪為零星附和與沉默混合的尷尬。
安妮寶貝,這四個字可能就是制造這種尷尬的隱秘毒藥之一。我這么說,懂的過來人自然心領神會,不懂的小孩子也別追問。
七月與安生,在她的早期小說里算是一股清流,沒那么黏膩。細枝末節我已經忘了,不過這是至今為止我唯一記住的篇目,由此可知當時的喜歡。
不輕易進電影院看國產片,更不敢輕易進電影院看國產青春片,同衣著不暴露、不獨自走夜路一樣,是自我保護守則之一。上一回我進電影院看青春片是臺灣導演拍的《我的少女時代》,這一次則是香港導演拍的《七月與安生》,同樣是一種只可意會的尷尬。
電影改編得比小說要好,周冬雨尤其好,幾乎沒有一場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戲,沒有一句讓人尷尬癌發作的臺詞,足以窺見創作者的把控能力和細膩程度。
七月與安生,這已經不單單是兩個性格迥異的青春期少女的名字,它是順從與叛逆,是安定與流浪,是留守故土與遠走他鄉
首發于公眾號:廣大影協,文末有二維碼
作者|劉瑩瑩
《七月與安生》上映時,我并沒有走進電影院去觀看。原因似乎很簡單,也很片面,那就是:我對國產青春片有著強烈的抵觸情緒。這種抵觸情緒,使我認為自己沒有必要為它貢獻票房。同時,它老套的故事情節,加深了我對它的反感和厭倦。總之,對于《七月與安生》,我幾乎是懷著最壞的打算和預想。
的確,近幾年來,國產青春片似乎成為了口碑的重災區。粗制濫造之作層出不窮,換來的自然是一片罵聲。早戀,墮胎,車禍
看完電影,回到家里,聽著陳綺貞的《旅行的意義》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是這首歌
國產青春片的層次可能就是這個樣子了 完全帶給不了我驚艷的感覺
朋友圈里各種軟文推介 然而 都是文 比 電影 好
軟文實力不容小覷
拋開電影的劇情不談 我想說的是世界上另外一個自己
我們都是七月 安分的活 活著那種一眼可以看到盡頭的人生
然而我們的內心里都住著一個躁動的安生
在我們的平行時空里 過著和我截然不同的生活
這個時空里的沈佳猶豫、膽小、糾結、認慫
那一個時空的沈佳必定是敢愛敢瘋、說走就走、不顧一切
我們會愛上的、會欣賞的
一定是和我們不一樣 一定是我內心渴望的那個我
一定是和現在這個很裝的自己不一樣的自己
然而那個沈佳 我要去哪里找你 我好想過過你的人生
最近約了幾場酒 可我是個只有酒沒有故事的人
你們覺得再平常不過的小事 在我這里聽起來都是傳奇
閱歷多了 故事自然多 可我25年的人生里 到底留下了什么了
愛過幾個人 痛哭過幾個夜晚 拿過什么證書 又學到了多少
這些 我現在竟然想不起來了
哦 如果刻骨銘心的回憶
我是從預告片開始關注《七月與安生》的,竇靖童在預告片里用酷酷的聲線唱著“it's not crime, it's just what we do”,又酷酷地在室內外假裝彈鋼琴,而另一邊片中鏡頭切換地行云流水,兩位女主相愛相殺一言不合就要脫光……啊,難道還是狗血青春電影那個熟悉的配方?我想。
事實證明四位編劇對原作的改編簡直化腐朽為神奇(我喜歡的另一個改編是《青蛇》),很高興家明這個角色被弱化成了一個符號、推動劇情發展的道具,電影避開了八點檔閨蜜搶男人的肥皂戲碼,把重點放在女性的成長與細膩微妙的感情世界上。
安妮寶貝的原作現在看著各種中二矯情狗血,但當時絕對算得上自成一派,每個女主都要有一頭海藻似的長發,光腳穿球鞋也不會得腳氣,并且瘋狂批發全棉服裝,簡直就是無印良品低配版。當群眾們還在流行奢靡之風時,她就已經走在了森女系的極簡大道上,可算先驅。
電影對七月與安生互為表里的關系處理非常好,正如電影的英文標題soulmate,知根知底,絲絲入扣,再加上三次反轉,令劇情和結構豐滿許多。該劇后成為本屆金馬獎的大熱門
<圖片1>
小爺我沒看過安妮寶貝的《七月與安生》小說版,沒有看過江一燕主演的話劇版,并且還在前兩月一直吐槽本片糟糕的無聊,但是在影院度過了近兩個小時的時光之后,我喜歡上了七月,喜歡上了安生,喜歡上了這個讓人眼前一亮的故事,喜歡上了曾國祥這個才華橫溢的導演,喜歡上了《七月與安生》讓我度過的這102分鐘。
<圖片2>
前兩天,小爺我看到了各種夸贊《七月與安生》的稿件,有些應該是水稿,反正,基本上都在說本片是國內目前最好的青春片,看著海報中突出的三角關系,以及其他海報中濃烈的女同暗示,真是有一點為本片打抱不平。
《七月與安生》并不是一部可以隨便就分到青春片或者愛情片范疇內的電影,不是只要有校園成長就一定是說青春,不是有三角戀就一定重點在愛情,本片最打動我的地方就是它沒有刻意回避相似電影的橋段,卻能在這些橋段中找到一些更深層次的感悟,不是橋段不狗血了,而是創作者不再用以往同類型電影狹隘的眼光來處理這些橋段了。
<圖片3>
本片是曾志偉兒子曾國祥的第三部長片作品,對比而言
《七月與安生》后勁十足的劇情片 “和你一樣”的魔咒:友情的殘酷真相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