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里德曼是支持毒品合法化的,他認為毒品非法和當年禁酒令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市場會解決人們害怕的很多問題,市場流通之后毒品價格會降下來,通過宣傳教育并會所有人都去吸毒,而現實生活中類似毒品的東西太多,煙 ,酒,電子游戲……都可以說是毒品的變種,只是危害稍微輕一些而已,當年禁酒令導致黑幫盛行,官員腐敗,如今毒品也是同樣的效果。說不定毒品合法化之后也會和酒一樣?并不會對社會造成我們想象的那么大的危害?支持毒品合法的人認為非法給毒品提供了更大的利潤空間,于是總會有人冒險去干這個事情,就會有行賄,有腐敗,然后社會要花費巨大的成本養一些DEA人員去和毒販作斗爭,會有人犧牲,有人家破人亡……
事情是復雜的,首先現實生活當中當然有很多類似毒品的東西,但我們不能應為量變而否定質變,毒品比一般的讓人上癮的東西危害要大得多,吸一口就上天堂的感覺恐怕誰經歷過之后就都再也忘不了。
社會問題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最終答案就可以解決的,把民主制度扔到伊拉克也沒見他們日子好過多少

哥倫比亞是魔幻現實主義的起源地,奇幻的畫面與殘酷的現實交織發展。
令我覺得印象深刻,完全貼切魔幻現實的場景有二:
毒梟可以光明正大地走進國會
當巴勃羅憑借自己強大的經濟能力買通了警察、政客、媒體,走進了國會議員,他環視莊嚴建筑,眺望天空時,那富有野心與夢想的眼神實在令人心馳神往。
巴勃羅,從一個一無所有的貧窮農村小伙,通過違法犯罪、走私販毒成為了稱霸一國的商人,竟然還會渴望踏入政治圈子,心懷天下,為平民發聲。巴勃羅表面上為貧民區建造教堂、學校,給貧窮百姓分錢

“我們是去見政客,不是黑幫”
“他們難道有區別?”
老大看著手下檢查自動武器,無言以對!
魔幻現實主義誕生在哥倫比亞,是必然的,因為這里 一直有魔幻。
比如在經濟建設領域,他們的很多銀行家務無法理解實物為基礎的貨幣理論。
但是巴勃羅在橋頭帶領車隊,一次性說服地方警察團隊,確實是使用實物的。
因此,狡猾的銀行家們只是想利用更高級的資本手段,而不是辛苦的實物錨定罷了。

風和日麗,鶯鳥啁啾,廣場中心矗立著勇士揮劍、馬奮前蹄的銅雕像,不知是為了紀念哪一位為了國家獨立富強而戎馬倥傯的傳奇;有青年情侶在旁若無人地熱吻,孩童們在綠蔭里奔逐相戲,耄耋老人蓄著長胡子在悠閑地曬著太陽。巴勃羅蓄著滿臉滄桑,須發長而雜亂,已多日未曾打理過了。用老態龍鐘形容他并不為過。深藍色的T恤無法遮蓋他突出的大肚腩,不潔的牛仔褲和邋遢的人字拖顯示出他現在的窘境——這位昔日曾日進千萬美金的大毒梟已經是日暮西山,命不久矣。
他坐在廣場的排椅上吃著冰激凌

【毒梟 第二季】從驚喜到失望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