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6 21:06
首映:2005-09-02(威尼斯電影節) / 2006-01-06(加拿大) / 2006-01-13(美國)
年代:2005
時長:134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8.8
觀看數:39381
熱播指數:1523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全程高能的愛情片 斷背山深入影評2- Jack Twist
第一次看斷背山還是大二,我還處在自我認知的階段,莽撞、熱情、無所畏懼,當時只是覺得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這么多年過去了,留在記憶中的只有他們在山上與世無爭、縱情山水的美好。
時隔七年,一時心血來潮再次觀看,已然入世四年,自己也談了幾段或平庸、或燦爛、或悲痛的戀愛,在社會大學摸爬滾打好似他們下山后的起起伏伏(其實山上的生活只占全片1/3的篇幅)。觀影中,幾度哽咽,或被情節和人物帶入,或被自己類似的經歷而聯想,直到最后藍牛仔和白襯衫那經典的兩幕,我再也忍不住
第一次看斷背山,是剛上片不久的時候,趕著時髦,囫圇吞棗的看完了。
和著眾人一起唏噓。然后印象中就記得,這是部好片子,舒緩、細膩,不緊不慢,溫和的殺死你。
時隔這么久的日子,我總不時惦記起這座山,心有戚戚,為它那模糊的影子,為自己隨意的態度。
廣闊到荒涼的山野,純凈的天空白云,兩個眼神憂郁的男人,看,多文藝的開始啊。
其實,說他們眼神憂郁籠統了,兩人的差別太大。埃尼斯憂郁中帶著迷茫,他獨獨的一人,站在那兒,似乎對一切都感到無奈。杰克是如此性感的一個人,眼角眉梢,都帶了誘惑,他一手插腰,歪靠在車邊,不時斜覷埃尼斯一眼。他將自己的魅力,在另一個男人前,展露無遺。有些人,看第一眼就知道,噢,是了,就是他了。或許腦子還并不明確,但身體卻遵循著本能,先一步做出了反應——賣弄風情。
好了,故事開始了,壓抑而隱忍,注定的悲劇。
山上的生活,艱苦單調,這樣的日子,吃飯、睡覺、放羊,做愛,周而復始。
遠離人群,平靜的過下去,但終有完結的一天。
直到電影時間過了大半,我才相信,埃尼斯是愛杰克的。
生存艱難。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那座山上落英繽紛,一念猶疑,再回頭已無人等候,恍若隔世。
第一次看是它角逐奧斯卡前夕國內流行的盜版新碟,畫質湊合也不渣,偏暗,但翻譯字幕一團糟糕,生生毀了兩個人興致,幾乎不知所云。后悔沒有像后來的“色·戒”那樣,甘愿一等再等,才得遇完整版。
若干年后有了理想的版本,一個人在辦公桌工余靜靜看完,果然不愧奧斯卡等大獎的品質,看得心有戚戚,又回腸蕩氣。
最近又重溫一遍,是公眾號有李安全集
華人導演李安2005年驚世之作《斷背山》,還未公映便聲明雀起,上映后更是好評如潮,還拿下了奧斯卡多項大獎,在商業大片泛濫成災的今天,無疑成就了商業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我想,應該沒有人會把《斷背山》簡單地看成一部同性戀題材的影片,它的成功之處,在于它觸及了人類感情的深處,詮釋了一種新的愛情。
如果斷背山上的愛情是普通的男女之情,就算再凄慘,不免會落入了癡男怨女的俗套。換成兩個男人,既抓住了如今同性戀題材的商業賣點,又使得這一段感情變得非比尋常。
這部片子打動我之處在于它的細膩,無論是場景的設置,劇中人物情感的流露,簡潔的對白,以及舒緩的敘述節奏和背景音樂,都是如此的細膩,可以讓一顆浮躁的心為之平靜。這部片子適合性格細膩的人看,看完之后會受到波及靈魂深處的觸動,然后細細回想,自己的心中是不是還保留著一座斷背山,是否曾經發生過一段令自己難以忘懷的愛情。
愛是一把雙刃劍,伴隨著幸福與傷害。杰克與歐尼斯的愛情是純潔的,但又由于倫理道德和各自的家庭生活使得他們不得不從山上下來以后便選擇分離
華人拍攝同性戀題材的電影,李安不是第一個。當年張元的《東宮西宮》、王家衛的《春光乍瀉》、關錦鵬的《藍宇》、張之亮的《自梳》,算起來從大陸到港臺的導演對這一領域都有涉足。但是李安的《斷背山》依然取得了值得大書特書的成功,這樣的成功在于:第一,就影片本身而言,《斷背山》已經超越了所謂同志電影的題材限制,而真正的將同性之愛表現得如異性之愛一樣自然與純粹;第二,這是一個華人導演拍攝的一部講述美國西部牛仔的同志故事,并獲得了東西方觀眾的廣泛認同,在這個意義上,曾經在《臥虎藏龍》里將東方文化表現的風光無限的李安,已經超越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完全融入了美國文化,而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國際級導演。
電影改編自一篇發表于《紐約客》上的短篇小說,李安基本上忠實于原著,而又比小說豐富了很多。片長134分鐘,時間上跨度近20年,李安將篇幅的安排主要著眼在他們故事的首尾兩處。開始的時候,影片大段描寫了懷俄明州山區的旖旎風光,高山、草原、森林、羊群,為兩個19歲的少年營造了一個逃避現實生活苦惱的烏托邦。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
全程高能的愛情片 斷背山深入影評2- Jack Twist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