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7 00:10
首映:2020-11-13(美國) / 2020-12-04(美國網絡)
年代:2020
時長:131分鐘
語言:英語,德語,拉丁語
評分:7.3
觀看數:87719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曼克:非黑白能遮掩
這個條目下目前真的有影評嗎?
周末去影院看的電影,作為一個老電影愛好者看得還是挺開心的,因為里面對制片廠時代的細節塑造出色,可以說是這十年來各種相似時代背景的“申奧”電影中最佳。
不過我真的很懷疑,這個電影對現代觀眾是不是毫無看點?
列一下我能記起來的點,等著Netflix上線后各大迷影公眾號出長文(據說諾蘭今年出新片時已經讓影評人們賺上好幾篇稿費,芬奇出手應該也能開張管到跨年吧?)
- MGM & Mayer: 拍那個時代的好萊塢怎么可能沒有MGM和Mayer,雖然名字在公司里
如果不了解《公民凱恩》的幕后故事或者是30年代的美國的話,在觀看《曼克》的時候勢必會有著極高的觀影門檻等著你。導演大衛芬奇在拍攝此片的時候,代入了自己很強的作者性。而且這是導演稱之為生涯中最想拍的電影——講訴曼克創作公民凱恩的故事,所以有著極高的觀影門檻也是難免的事。
最引人注目的,想必是其黑白,帶有復古氣息的畫面了。這一點上倒是與《羅馬》一致,以黑白畫面描寫過去的故事,將色彩隱藏在黑白之下,這對這兩部電影的導演來說都是一件富有挑戰性的嘗試
[視頻]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石匠,這次我想聊聊一個,激發了我很多思考的一個電影《曼克》。
首先,我想提一個問題。假設有一個人對導演大衛芬奇很重要,值得導演把這個人推薦給自己的父親,來為這個人寫一個劇本。同時在父親去世以后,以及這個劇本沒有人愿意投拍的情況下,堅持把這個劇本拍成電影。這個人,對于大衛芬奇來說,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選項1,這個人是可能一個有用的人。一個可以利用自己的權勢,在大衛芬奇的人生路上給過他幫助的人。
選項2,可能這個人是一個知音
電影的歷史不過百年而已,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此重要,大部分電影都承載寓教于樂的作用。好萊塢的電影歷史推動了電影業的發展,如果沒有好萊塢電影,那么電影歷史可以算是空白。
最近奈飛Netflix出品上映了美國著名導演大衛芬奇的作品《Mank》引起爭議,一部回顧好萊塢黑白電影時代的往事,成為奧巴馬今年最喜歡的電影之一。
大衛芬奇是美國多產導演,擅長心理驚悚片,從九十年代的《七宗罪》到《十二宮》《消失的女人》《社交網絡》電視連續劇《紙牌屋》多季,他的電影充滿懸疑氣氛與驚心動魄的節奏。
一個理想主義者在紛亂的20世紀30年代的好萊塢跌跌撞撞生存的故事,大時代背景下的一個小小角色,看完只覺得自己頭腦空空,四顧茫然,似乎看懂了一絲,但卻心里明白只是皮毛罷了……
起碼慶幸自己決定在看這部電影之前先看了公民凱恩,算是一點背景知識補習,否則對于在mank后期創作完劇本后的固執,在酒會上那番精彩且四兩撥千斤的“瘋言瘋語”,以及突然爭取署名權,將會是絕對的云里霧里。
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恐怕就是“街頭藝人的猴子”,多么形象精妙的比喻!也愈發襯的mank顧影自憐的瀟灑甚是可悲。
看著看著,忘了故事,注意力全集中在鏡頭上了,盯著它的調度和構圖,沒有一處讓我失望(我可是個很挑剔的人),就是節奏快了,沒時間看字幕,不過很好玩,這才是真正的“好萊塢往事”嘛,很多人抱怨說有門檻,看不進去,正常正常,芝加哥七君子審判門檻比這還高,不單單是作者的問題,電影院能上映的大多都是不太用思考或者有沒有充足的歷史文化知識也能欣賞的作品,這樣才能保證票房和熱度,也不光是電影的問題,現在的暢銷書籍都是些啥啊,還有多少人在讀真正的需要思考的書,這種社會問題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曼克:非黑白能遮掩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