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9 13:15
首映:1992-07-30(中國香港)
年代:1992
時長:110分鐘 / 12
語言:粵語
評分:8.3
觀看數:42226
熱播指數:3685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鹿鼎記:沒人提配樂嗎?
這是一部很久很久沒有反復觀看的電影
如果不是看了星爺的作品表
我都忘記了星爺曾經還演過韋小寶
這部電影說是星爺的作品
也能說是金庸先生的作品
金庸先生給我們帶來韋小寶的形象
星爺讓這個形象徹底的鮮活了起來
天地會
一個想著反清復明的組織
會員以這個目標而加入
而高層只是想以這個口號來控制這個組織達到自己的目的
陳近南和韋小寶的對話
我們都是個聰明人
我們都能看出來
陳近南其實也是通過許下還沒實現的利益來忽悠韋小寶
而韋小寶呢
一個市井小民 一個說書先生
但他極其聰明
知道在什么時候 能讓自己獲得更大的利益
比如救下陳近南 幫皇帝解圍鰲拜的逼迫
以及他無下限的不要臉行為
但不得不提
韋小寶的三觀很正
他知道反清復明只是單純的說說
他知道做人需要實際點
他知道成功后要回報他那辛苦帶大他的姐姐
雖然韋小寶有著諸多的缺點
怕死 滿嘴跑火車 好色
但還是掩蓋不住他于常人的不同
這也是他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為只看了鹿鼎記的第一部
康熙和韋小寶還是處在朋友關系
并沒有發生什么改變
這個關系也只是建立在他們可以互惠互利的基礎上
我沒有看過小說,也沒有看過陳小春版的那個,所以也不太清楚韋小寶原本的人物形象應該是怎樣的,看這部電影還是在看到網上對新版本的鹿鼎記的吐槽,有人提起了周星馳的這版,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找來看了。我算是個周星馳迷,他的很多電影我都差不多看了,有的電影也看了三四遍,我也有在他的電影列表中看到過這部電影,但卻從來沒有看過,主要是因為我確確實實對金庸和古龍他們的武俠不感興趣,所以很多人童年武俠劇我是沒有那種情懷的。話扯的有點遠了,說回電影本身,星爺這個版本說實話是有點浮夸的
重溫了一遍92版鹿鼎記,發現英文字幕翻譯得非常有趣,特別是幾個主角的姓名翻譯,真是“信達雅”三者兼具。
鰲拜,英文名 O’Brian,這名字真MAN,那個英國編劇(怒海爭鋒)就是叫Patrick O'Brian。好像還有籃球運動員也有叫這名字的。感覺這名字就和虎背熊腰聯系在一起。
韋小寶,英文名 Bond,夠傳神了,I'm Bond, James Bond。Bond不就是風流俠客的代名詞嗎。
多隆,英文名 Duran,也挺好。
我對這翻譯,景仰之情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
我的評分:8.5
影評:
這個電影可以進周星馳前10部經典的。看了無數遍,還是那么耐看,雖然很多情節都已經知道了,但是還是喜歡看。
要說不一樣的感覺就是,現在對陳近南和剛入小寶“天地會”的那段對話:“有知識的讀書人都當官了,外邊的這些人,沒有文化,就得用簡單的口號去跟他們講才可以。反清復明,就跟阿彌陀佛一個意思”。 這是這段話說的相當的經典,現在才深深的,真正的領會里面質樸的意思,我剛看完《烏合之眾》這本書,就更有感觸了。
一切都是生意,就看籌碼如何
韋小寶本是在市井青樓廝混的小混混,姐姐是青樓名妓,在魚龍混雜的風月場所長大的他頑皮機靈,油嘴滑舌,在一次清兵對于天地會的圍剿中他趁亂救下天地會領袖陳近南,被陳近南派到皇宮里當臥底,偷回四十二章經,作為實現“反清復明”大業的籌碼。
其中陳近南和韋小寶的這段師徒對話成為經典,陳近南:讀過書明事理的人大多數都已經在清廷里面當官了。所以如果我們要對抗清廷,就要用一些蠢一點的人,對付那些蠢人,就絕不可以跟他們說真話,必須要用宗教形式來催眠他們,使他們覺得所做的事情都是對的
我發現一個規律,可能是因為金庸是香港人的原因么,他寫出來的武俠書記,香港改編的更好一些,要么就是因為他們改編的更早一些,我已經看習慣港片了所以后來張紀中改編的版本我才都不咋能看得進去。星爺好像演了幾次韋小寶來著,我感覺雖然一看就是基本只在原著的基礎上只保留一些基礎線,其他的內容全是新增的,但是就是讓人感覺改編的不賴$#
鹿鼎記:沒人提配樂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