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彼得杰克遜拍完三部《指環王》之后,功成名就,再也不用擔心拍電影的經費問題,為了童年夢想,執導了那部沖擊奧斯卡的《金剛》,可能夢想等得太久,大導演把這部電影轟轟烈烈拍了200分鐘。電影劇情,特效,畫面都無可挑剔,金剛有自己的愛好、習慣、一點脾氣,就連他的表情都刻畫得惟妙惟肖,情緒表達得淋漓精致。金剛在帝國大廈轉身一掌轟碎飛機的畫面據說在當時的電影院里都有人起身鼓掌。后來我們一位著名作家還出來糾正人們不正確的觀念,他認為,即便金剛的故事再感人,打人總是不對的

一面是老片新拍,雷同的套路讓人神煩,一幫演員故作驚奇或憤怒的表情看得好尷尬;一面又是一如既往的政治正確,反戰圣母婊獻愛心,正義心爆棚可以救世界。
美國這傳媒的政治正確性真是沒人可比了,從新聞到電影幾乎都是橫下心跟政府對著干,更重要的是,隨著好萊塢的橫掃全球,又必然以此綁架他國政治。
媒體的低智商是有傳染性的,政治則不然,需要更多的冷靜。Uncle Sam可以繼續在信息封鎖的情況下為所欲為,而其他國家呢?要么強力地對抗好萊塢貌似正確的混賬邏輯,要么以民主的名義順從。
事實上

這部2017版的金剛,充滿了深刻的政治寓意,對目前的亞太政治形態表達得非常清晰,開片介紹了二戰的背景,和跟蘇聯的冷戰背景,然后就是一個日本女兵和美國大兵落到島上打架,日本女兵捅了美國大兵一刀代表珍珠港事件,后面交代美國大兵和日本女兵在島上成為最好的朋友但日本女兵死了,代表現在的美日關系。然后就寫美國探險隊和軍方進入一個風云詭秘包圍著的小島探險,這個小島就象征著目前的朝鮮半島和亞太地區,而金剛就是原始,正義 ,善良,勇敢 ,強悍,的中國代表象征

對于吾輩而言,1933年的那部《金剛》雖然貴為電影史上的里程碑,以及定格動畫加真人電影技術的始祖,但畢竟年代相隔過遠,若非有在「故紙堆」中溫故知新的興趣,絕對難合如今的口味。事實上,大洋彼岸的金剛和這端的哥斯拉有相通之處,自誕生以降,大多數續集都逃不掉故事中二的特點。當然,2005年彼得·杰克遜的那版頗具史詩氣質的《金剛》算是例外。
怪獸(怪物)電影雖不能算作是一個嚴格的學術分類,但自從上世紀三十年代《泥人哥連》、《弗蘭肯斯坦》、《金剛》等影片相繼問世后就受到了觀眾的喜愛

對白沉悶,一線演員都像在參觀貧民窟,而且套路沒有新意——但這部怪獸電影就是讓人無法抗拒。
時間是1973年,美國剛從越南撤兵。你可以把這部瘋狂的史詩大作看成是《現代啟示錄》、《漢堡高地》、《剛果驚魂》、《侏羅紀公園》、甚至《非洲女王號》的大雜燴。
這一次金剛的回歸,在這個正在逐漸成形的電影巨獸宇宙中,算是第二部(第一部是2014年乏善可陳的《哥斯拉》),而且它是叢林里一聲生龍活虎的怒吼。
導演喬丹·沃格特-羅伯茨就像一個孩子進了糖果店,什么口味都想試試
《金剛:骷髏島》第二遍看,后部分文戲,大部分跳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