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有個同名香水,來自蘆丹氏。他們對“乳牙”的理解都是對的,只不過敘事角度相反。蘆丹氏選擇先是醛味再而奶味,表達了年幼生命初露生命野性,但卻柔弱稚嫩;電影描述的是一個孱弱少女身患絕癥,雖然她性格乖僻,但她在愛情面前有很真實、純潔。生命之燭燃燒越到后頭,他們生命的張力就越強,一如醛的銳利明快。二者對乳牙的詮釋相反,但又殊途同歸,由此特地感慨一下
結尾的海浪,猶如故事歸于平靜,Milla生命之火燃盡后的余香裊裊飄散。生活終歸平淡,奈何生命是如此溫柔,陪伴時的溫存,沖突時的鋒利

頭一次看到這樣描寫病痛的電影,就像片名一樣,非常棒。
導演想說的話
我們的生活就像乳牙一樣,即使你得了不治之癥,片中的人物基本都是在逃避生活的困頓,只有女主在享受生活,她在認真的過著自己的余生,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就像那顆乳牙一樣,早晚會掉落的,既然早晚會掉(死),那就不要在意它的存在,當掉落的(死亡)那一刻來臨時,能夠平靜而去。

是我永遠會偏愛的題材。
整體來看像學生作業 零碎的場景一幕幕拼成,講述絕癥少女在生命最后的時光里愛上了毒販青年。
“你的頭發就像手鐲一樣”
“什么??”
“在陽光下 就像手鐲一樣”
和這段初遇的臺詞一樣,影調非常小清新,簡直像濱田英明拍的照片。在明亮的彩色畫面里,每個人都在孤注一擲地開心,死亡的憂傷卻像地下水一樣埋藏在底層,隨著進度條緩緩流動。
導演真的太細膩了,溫柔的心理醫生父親治愈不了自己的憂郁,活潑的母親深陷愧疚之中,印象最深是他們看女兒跳舞時眼含淚水的笑容

作者 | 車厘子不開車
一個經常忘記打卡與叫外賣的歐美影視愛好者
2017年的時候,因為澳劇《姐妹們》(Sisters,2017)知道了香農·墨菲(Shannon Murphy)這位導演。濃濃的少女心成為了《姐妹們》最有記憶點的個人特色。時隔兩年,香農·墨菲為我們帶來了她的電影長片處女作《乳牙》(Babyteeth,2019)。兩年之后,墨菲不僅在影像質感上更進了一步,也在滿溢的少女心之外,在故事中多呈現了一份對生命的思考,和對家庭關系中微妙動態的有力捕捉。
凋零前夕的青春
在過去的十年中

影片的漫不經心,就是生活的片段,這有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所以愛情也會。
仿佛女孩身邊的人生活都非常真實,父親和女鄰居的一來一往,母親為了女兒的自我抗爭,甚至那個大男孩,和自己弟弟的感情與媽媽的對比。
有些又虛幻得如death talking,女孩不能再承受時間在她身上下一步的流逝,像是一點點封住了她所有的感官,要無法呼吸。
地鐵旁的愛情突如其來,溫柔是這個世界最珍貴的東西。擁抱你是給你溫柔,殺了你也是,女孩的死法,難道在所愛之人懷中離去不是最美的嗎?
我相信愛從來不會騙人
【乳牙】溫存和銳利,電影抑或香水的詮釋殊途同歸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