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同窗突然告知,有部電影《被涂污的鳥》特別美學,極力推崇。很感謝分享。
關于二戰電影,似乎各種視角都用過,孩童角度的也不在少數。但以偏藝術形式出現并有高度的,卻是極少!這部電影的藝術性恰好銜接了常規表現和純藝術表現,例如常規電影至貝拉塔爾的“都靈之馬”類電影的橋梁!通常電影也好、繪畫也好,其他等等,寫實呈現會讓人直觀的感受作者想表達的意圖,也較輕易看出作者的功力和能力。這種主觀探討,能有效給出作者對事物事物的看法以及勾出觀者的認同或者異議,若處理得好,會傳頌很久

兩個星期前看了這部電影,記憶有些模糊,但依稀記得電影對小說原著做了不少重要改動,譬如(1)抽空了原著小說中反映的階級問題,亦或者是城市精英與鄉村民眾的對立,將這一重要背景從男主角的磨難中抽離出;(2)原著指出男主角不是猶太人或者吉普賽人,電影卻通過父親手臂上的集中營囚犯編號,有意無意地暗示男主角的猶太人身份;(3)原著描寫了被運往集中營過程中的猶太人內部傾軋以及猶太人領導為保命而犧牲其他猶太人生命,電影遺漏了這兩個細節;(4)原著中,男孩苦難歷程開端所見到的是耶穌受難像

作家 王斌
因為喜歡電影《被涂污的鳥》,我開始讀它的同名原著——一部具備經典價值的小說,作者是已故波蘭裔美國作家杰茲?科辛斯基。這幾天,恰巧讀到“被涂污的鳥”這一段:一只鳥,被“捉鳥人”涂上帶有臭味的斑斕之色彩,然后放飛,讓展翅高飛之小鳥以啼聲喚來盤旋在天的它的“同伙”。這只解放了的被涂污的小鳥,以箭一般的歡快之姿沖入了鳥群,它被人囚禁的時間太久了,現在終于重獲新生和自由。
可等待它的又是什么呢?因為它被涂污的“膚色”,它被“伙伴們”視為了異類,于是

為什么豆瓣搜不到這本書?只有電影?看書都好血腥啊,我之前一直不能理解,為什么那些士兵可以做出那些野獸的行為?也不能以國家論,德國鬼子和日本鬼子在那個時候都一樣喪盡天良,不是因為他們是德國人和日本人,是因為他們的國家發起來戰爭,他們是被國家認可的"侵略者",也因為他們長久地被拖入戰爭的泥潭,人是可以變得如此可怕、恐怖,令人無法想象,雖然可以在理論上理解,但我無法從情感上理解為什么一個人可以對另一個做出那些種種泯滅人性的惡行?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有操控別人生死的權力?

【被涂污的鳥】波蘭到底經歷了什么?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