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Solaris", I really wish I can understand Andrei Tarkovsky's Russian sense of aesthetic. His strong color background comparing to the enormous black space station window. Those powerful shots are all examples of humans' atrocious nature of endlessly expanding earth.

“我們無意于征服宇宙,
我們想把地球帶到宇宙的邊緣。
我們不知道如何處理其他世界,
我們也不需要其他世界,我們只需要一面鏡子。
我們努力交流,但是永不得法。
我們正處于愚蠢的人類困境,
力圖實現一個可怕的目標,一個我們并不需要的目標。
人類需要人類。”
索拉里斯如同現實世界的一面鏡子,將人類意識世界的理念實在化。
“哈里”脫胎于凱爾文的意識,但此時它還是一個實在化的理念,它是純粹的。
當其通過反思與情感,從一個純粹的理念逐步走向非純粹,她脫離了普遍的共相,成為了“我”,

這是一部即使把期待值拉滿也讓人大受震撼的電影。有時間一定要把《2001太空漫游》再看一遍,看看還沒有幾年前的不寒而栗的觀感,比較一番太空科幻電影的雙璧。電影近三個小時,包含了太多東西,我這樣的觀眾只能撿拾一點海邊的貝殼。影片分上下兩部,第一部印象最深刻的鏡頭是伯頓在傍晚乘坐轎車在隧道和公路穿行,整個片段幾乎沒有人聲,人物的影像也只是短暫的一閃而過,能看到的是車不停地在隧道里、在立交橋上穿行,有的只有引擎聲和輪胎摩擦公路的聲音。第二部導演開始給我們解開索拉里斯海的秘密

昨天重溫了一遍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飛向太空》,第一次觀看是在2020年疫情期間。這是我看的老塔的倒數第2部電影,最后一部是宗教題材的《安德烈.盧布廖夫》。
《飛向太空》又可直譯為《Solaris》、《索拉里斯》,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拍攝,于1972年上映的一部科幻題材懸疑片,主演是多納塔斯.奧威戴斯和娜塔莉亞.邦達爾丘克。此片獲得第25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并獲得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和費比西獎。
《飛向太空》講述的是索拉里斯星的航空站出了問題,心理學家克里斯.凱爾文前往探明原因

“飛向太空”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創作,看完之后做的夢。不變人稱了,坐標上海同濟,正在封樓。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5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