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4 05:46
首映:1973-10-13(紐約電影節)
年代:1973
時長:94分鐘
語言:英語,西班牙語
評分:7.9
觀看數:91134
熱播指數:222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窮山惡水:有著商業的主題,但又充斥著詩意邏輯
It is the first film Terrence Malick directed,released in 1973 based on the 1950s Charles Starkweather & Caril Fugate murders. The film tells the whole story in a poetic way, which replaces the impression of inhuman, coldblooded and antisocial that a murder spree always gives, with an innocent explanation. Although it is just a story rather than the truth, and if a murdering story described as a poetry which calls out the selfishness deeply and naturally within everyone’s blood, than the beauty of this film is actually poisoning our spirit. Further more, if the spirit within “Badlands” spreads in mass media, it can influence the society in a negative way.
窮山惡水
1 每一個人都由一種價值觀來支撐,每部電影也都擁有一種屬于它的價值觀。在放映的過程中,影片在向觀眾傳遞這它的價值觀。而賦予一部影片其價值觀念的,很大程度上是導演。就 窮山惡水 而言,更是如此,從編劇到導演到制片都是同一個人—特倫斯馬利克。這部電影的故事脫胎于真實,主人公的行為是極其殘暴血腥的,然而,在影片中,導演卻用一種柔和的浪漫的方式敘述著故事,失去了基本的人類道德價值判斷的正確性。首先是畫外音的處理,觀眾往往會不自覺的同意畫外音訴說的角度和內容,一把天真懵懂不負責任的少女Holly的聲音講述的多是關于她對kit的愛戀,錯誤始于愛,這便是一個美麗的錯誤,是可以原諒的。一切是源于年少無知,而年輕人犯錯是難免的。其次是情節的處理上,樹上的木屋,河邊的叉魚,導演用了唯美的鏡頭來表現他們的逃亡生活,似乎在傳遞著這樣的信息:殺人,甚至殺害愛人的父親是可以開啟浪漫生活的旅程的。最后,kit被捕后,卻贏得了許多警務人員的喜愛。他是個有個性的小子。毫無根由的殺害近十個人的兇手是個性十足的人。總之
幸好馬力克逐漸找到了自己的路子,否則要是一直以這部處女作的方式拍下去,不僅觀眾會瘋,他自己也會如此吧。全片彌漫著一股極不負責和混沌的氣氛,要說這是對于叛逆和反社會思緒的詮釋,倒不如說是他生涯初期的一種舉棋不定和不明所以。我曾說過《天堂之日》除了畫面什么都沒有,但現在看起來它至少還包含了一種逐漸成形的思想和若隱若現的反思與悔恨,但這部處女作則過于信馬由韁,失去了控制,只管展現,不顧思考,令人感到乏味和反感。它就像狄更斯筆下的斯金波,一味聲稱自己是個孩子,不懂也不屑于懂一切人情世故,殊不知這其實只是一種老練的逃避,一種虛偽的冠冕堂皇。這種人是不配擁有伊甸園的,再美好的景致都不能洗脫他的罪孽,因此在片中段二人露宿野外的橋段中,我們看不到一絲純樸與美好,只有諷刺與可恥。好在馬力克永遠拋棄了這種不成熟的思想,并開始在之后的作品中一再批判這種極端自我的做法。我們甚至不妨留意本片和《生命之樹》,兩部作品擁有完全相同的舞臺,甚至還有相似容貌的女主角,但二者卻訴說著天差地別的故事
開頭讓我有種馬克吐溫小說湯姆索亞的感覺,聰明的,無所事事,對什么都不在乎的漂亮小孩,但從他掏出了槍,打死了霍莉的爸爸后便從童話世界轉到了現實世界。
現實的原型是十九歲的男孩和十四歲的女孩沿路殺死10多人,男孩被判死刑,女孩終身監禁,兩個不諳世事的孩子,我在想判的是否太重了。
我覺得我很能理解男孩的感受,一種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的人,感覺一下子脫離了現實,但又逃不掉,知道自己犯了很大的錯誤,但是沒有任何的方式來彌補,于是開始自己的逃亡,這是人的本性
這不是一部反英雄電影,這是一部烏托邦電影。導演對于兩個主人公的狀態把握的很好,不從道德角度而從美學角度來看,他們這種搭檔是很美的,可惜堅持不了多久。導演從一種愛情至上的假設去處理這個命題,把它拍得像一部浪漫愛情片。整個電影的色調極其唯美夢幻,讓人想到伊甸園的樣子,兩個主人公也沒有一點羞恥心和反省力。這種懵懂的顯著標志就是基特在追逐的最后還要照照鏡子理理頭發,在警察談到詹姆斯迪恩時靦腆一笑。直到死到臨頭還要把輪胎打漏氣。讓自己不失面子。導演很理解和充滿憐憫
窮山惡水:有著商業的主題,但又充斥著詩意邏輯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