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電影思考里面反思的問題,有人借電影來陰陽怪氣,電影在某些“知識分子”眼里也不過是一種工具而已。
某些人抓住電影某個片段,就可以意淫出一大堆“現實問題”,他們或自稱為現實問題的“發現者”,但也就止步于此了,對應的行動卻沒有。在其他地區居住了一段時間,旅游了一段時間,就把它們當做天堂,豈不是很可悲?局部的美好罷了,你沒有相關的能力你就別像個懦夫一樣,躲在屏幕后面敲著鍵盤輸出你的“自由思想”

以前聊天時記得有人說起,1984里寫的那個世界跟文革好像——人的狀態、衣著、紅衛兵、工裝服、毫無理由的暴力......
可能,一切以控制意識形態為手段的極權統治都會產生這樣的后果,這些后果是極其相似的,因為這里充斥著強壓下人性的陰暗。
我看過一個關于文革的記錄片,一個在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的高級將領的女兒,談到她在被革命馴化洗腦的年代里自己的種種惡劣行徑,談到跟她一樣的女學生,如何可以在瞬間驟變成一個嗜血的暴力狂。
曾經在《西班牙旅行筆記》里看到喬治奧威爾參加西班牙內戰的事,里面寫道:“有點不幸的事,奧威爾和他的新婚妻子當時急著要來支援西班牙,恰巧沒有通過共產國際的通道,而是經過了轉折的關系,被介紹到西班牙的一個左翼政黨組織‘統一工人黨’,來了也就進了他們的軍隊。而這個黨,在西班牙的共和派內斗中,正是被清洗的對象。直到奧威爾差點死在他自以為是‘自己人’進行的大清洗之后,才知道同志之間原來可以有如此可怕的差別“。”奧威爾偶然參加的這一派,被政府宣布為“非法組織”。“猜忌的氣氛在各色人群中形成

電影還是可以,如果加上BBC的電影評論分析應該更容易理解電影和原著作的深層次含義。
原著很好,建議看英文原版,喬治奧維爾的文本優美,簡單一兩句話便能深刻的俘獲讀者的內心。這就是語言的魅力。沒看過中文版的,不知翻譯得怎樣。

2020/66 讀完小說立馬看電影,很難用客觀角度單純看這部電影了。從改編角度來說,只能給三星。
詳細說來,電影用了40分鐘左右的時間展現了小說的第三部分—Winston被捕后的情節,導致對前兩部分刻畫不足,而前兩部分(尤其是第一部分)中對“黨”的形象,對“黨”極權統治下的世界的描述是極為重要的,有了這樣的鋪墊,才更能體現出第三部分的恐怖。單看電影則不太看得出Winston思想狀態的變化——從反“黨”的思想犯到被cure的過程

一九八四:一個獅王的生死愛欲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6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