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12 11:23
首映:2002-12-13(美國)
年代:2002
時長:125 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9
觀看數:46228
熱播指數:34
來源網:三年網
“關于施密特”否定主人公存在意義的電影
這個起床像極了sheldon的“big boy”哈哈
后生的“下樓開會”,拒客經驗豐富啊!
片子內容太冗節奏太緩,找好理由是表現老年人的世界,找不好理由是好萊塢生產線痕跡過重。一旦被世界上最大規模最自動化/無腦化電影生產線的制作痕跡喧賓奪主,電影也就失去了它很大的風味,變得像“加工食品”。
編劇很水,沒有同類影片《孤獨的人》好一些
跑步時選擇了這部電影《關于施密特》。開場5分鐘,我都覺得自己蠢爆了。一個糟老頭的獨角戲,尼科爾森——已經從《飛越瘋人院》里的青春浪子變成了腆著大肚子的老漢。松垮的皮膚、無神的皺紋,遲緩的眼神,故事情節推進緩慢,乏善可陳。可是大汗淋漓的我實在不想中斷奔跑的步伐,只好堅持看下去。
驚喜總在意外。隨著情節的推進,我似乎看懂了點什么。一個老頭,在退休后,面臨著社會身份的剝離,生活重心的缺失。緊接著相伴42年的老伴又撒手而去,生活頓時又陷入極度地無序中。深夜獨坐化妝臺前涂抹老伴兒留下的化妝品時的啞然失聲,半夜被電視機中嘈雜聲音吵醒時的茫然失措,一種悲從中來的感覺彌漫在電影的膠片中。之后他踏上了一條尋找自我、擺脫孤獨的探尋之旅。一個只吃了一頓飯就看出他是個失落沮喪之人的女醫生,讓他如嬰兒般找到了依靠。一個深夜夜空中劃過的流星,讓他對老伴的背叛頓然釋懷。但是他回到他的家鄉羅格斯大街12號,卻發現那里早已經不是原來的模樣。他想阻止女兒的婚禮,告訴她所托非人,可在最后一刻卻只能說上違心的祝福話。
看完《關于施密特》可能是之前看過男主杰克·尼科爾森演過的閃靈的緣故,還是因為他的那種詭異的面部表情,總是給人一種病態的安詳感覺。這部影片常會出現大量的空鏡或類似空境的環境伴隨著輕盈的鋼琴聲,這讓我想起了一個美國畫家愛德華,霍普,人們在看他的作品的時候,會帶有孤獨無力感,但我看完他畫光的作品會給我一種午后的陽光舒適而又溫暖,并沒有孤獨和無力感,如果說空間空無一人或只有一個人是孤獨我覺得這不能代表什么。
再看看尼克爾森的在面對每一次轉折反饋的那張臉的時候
很喜歡。一直cynical地吊著想什么時候他最后發現救助非洲男孩是個騙局或者這是不是編劇對這個角色的終極打擊:自我陶醉在22刀一個月買來的簡筆畫、看不到真人的快樂里,很喜歡這樣模糊的處理。自我敘事的旁白讓這個人物自私的刻畫到極致,可是他還是什么都沒有,可是我還是會為他停緩心跳,很難說這不是一種更深層次對人性的接納。始終繃著這根弦,但是到最后真假難分了。
他66歲才好像剛剛從夢中醒來,他對生活的了解好像太少了,他能對女兒說的最好的話也許是this is a really good sandwich
“關于施密特”否定主人公存在意義的電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2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