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9 05:09
首映:2017-09-02(威尼斯電影節) / 2017-09-21(以色列)
年代:2017
時長:112分鐘
語言:希伯來語
評分:7.8
觀看數:65515
來源網:三年影視
2017年度佳片,上海三十年代的狐步舞
《狐步舞》在以色列本土遭到政府的大力指責,說它危險國家形象,大量增加以色列的敵人。原因自然是因為它的故事涉及到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問題,更在第二段故事中明晃晃的表現現役軍人對于現狀的不滿,也暗戳戳的指摘了政府對于沖突的草率處理。環境造就現實,《狐步舞》的存在就是導演對于憤慨的表達,縱觀全片,它的結構清晰、表達明確、共情動人,絕對是一部優秀的電影,推薦給你們。
狐步舞本身寓意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和憧憬,但在影片中,狐步舞好像變慢了、重復了、回環了,不再向往了。前后左右的挪移變得無味,無論如何走位都會回到原點。就像影片開頭和結尾相同的那段波折的路,同樣的長鏡頭,第一視角的記錄,看到的是同一段路,也許是去邊境的,也許是回到家鄉的。喬納森的命運也如同這條曲折的路,通往戰場和家鄉,從離家到回家。
影片運用了大量的俯拍鏡頭,展現了費爾德曼的客廳、廁所、喬納森居住的環境、四人每天進出度過的小河等場景
一步說不上精彩的電影,但看完后卻依舊沉醉于吸食大麻后一般的致幻感中,仿佛拿去狐步舞仍在跳著。
詭異,是我給這部電影最貼切的定義。影片一開始,幾乎是一個標準戰爭傷痕電影的開頭,而且情緒渲染十分到位。突然,劇情又急轉直下,隨著年輕士兵們荒誕、無聊的生活漸漸展開,一副荒誕的戰爭時期年輕人的寫照展現在了觀眾面前。駱駝、舞步、傾斜的貨柜、無聊的故事,都讓影片朝著黑色幽默,淡淡悲涼感的基調走了過去。
而誤殺事件這么一個在一般電影中幾乎就一定是核心矛盾點的情節,卻就突然被略過了
古希臘悲劇里涉及宿命類故事時,往往會把預言先拋出來,當人越想采取措施打破預言,反而越接近預言告知的結局。有時我常想,悲劇里的人物還是不知道預言為好,因為一旦知道預言,生活就喪失了未知,未來的某一時刻成為支配你的夢魘。喬納森死亡的消息被證實為誤判,值得高興的同時也可能讓它在費德曼眼里變成一個預言。但《狐步舞》通過這個涉及宿命的荒誕故事來諷刺戰爭只是第一步。
《心靈捕手》里有一句臺詞:“你很強壯,談到戰爭,你會說出莎士比亞的話‘共赴戰場,親愛的朋友’,但你從未參與過戰爭
片名讓我想起了春節時看的中國三十年代牛逼的電影理論家們的爭論,軟性電影之爭,穆時英相當牛逼。他就經常在上海舞廳跳狐步舞,后來他厭倦了。我也不知道啥樣的。
距今快一個世紀。
今天的狐步舞,這個毛茨的舞,展示了狐步舞原來是這樣的。就四步。
開始特好,死而復生的現實戲謔,中間也不錯,荒誕正義,第三段力度不夠,戲謔的戰爭狀況強揉都市中年焦慮,駱駝很有趣,回應兒子的舞步很好,力量是形式給的。大麻安排的挺合適,現實中插入幻覺感的手法很好,殘忍的笑呢,力度不太大
一些十分零碎的感想:
在學校的電影院看了兩遍,第一遍看的時候因為精神不太好,腦子都不active, 但仍然被驚艷觸動到。第二次看的時候注意到很多細節,更是覺得這部特別好。
A tour de force. Stunningly nuanced and emotionally charged. A meditation on loss and grief; a subtle exploration of guilt, karma, and war; a tender and tragic tale of how personal history, the choices that we made, and memory haunt us. Poetic and bleak.
The most political is the most personal. 不見戰爭
2017年度佳片,上海三十年代的狐步舞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0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