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Julie受兩個互為顯隱的動機驅使著,一是發現並體驗真實的感覺然後注入到她的創作項目里去,二是去消解她自己的特權愧疚。Julie有兩個目的地,一是Sunderland,通過創作那裡的故事她能動搖自己的特權愧疚,儘管她也不明白如何「知曉我特權」;二是Anthony,在和他交往過程中她不願意承認的是,她享受和他在一起的高貴生活,同時也能忘記自己的特權愧疚。在Sunderland那裡她得不到的是她創作項目的內核、答案;在Anthony那裡,她期望一種真實的痛苦,才一直無法離開這個自戀人格障礙者

本片在2019年上半年北美影人口碑榜排名第一,分數更高達92分。耐人尋味的是,與《小丑》、《寄生蟲》等國內外“一致口徑”的影片不同。《紀念品》的豆瓣評分僅有6.5,且差評居多。
本片故事情節很簡單:一個單純的電影系女學生與無所事事的“癮君子”相愛相殺的故事。實際上影片也絕沒有將文本宏大化的野心。但正是這種“私敘述”下主動觸及的內容,才脫下造作的外殼,走入人之共性。
除卻虛構和現實的混融,愛情中喪失自我的女人。我認為本片發出的“私人疑問”和接受逆差更加耐人尋味。

早在去年八月,我便看了《紀念品:第一部》。已經想不起當時觀看的契機,大概偶然間翻到這部片的資源,影片質感和評價值得一看,便下了下來。此前,《紀念品:第一部》在年初的圣丹斯電影節上,已經拿到“世界電影單元劇情片”的評審團大獎,相當于外文片競賽的第一名。但在當時,還甚少有人知道,豆瓣打分的寥寥無幾,而且評分都不太高。
后來,就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年底,英國老牌電影雜志《視與聽》照例釋出“年度十佳”榜單,《紀念品:第一部》位列第一
2星,一個有些自戀的新晉女導演愛上了渣男的故事。 優點是拍攝比較巧妙,并沒有直接拍渣男如何偷盜,吸毒,欺騙,慘死等直觀情節。而是事情發生后,女主看到渣男落魄犯事時如何的心碎,如何的憐惜渣男,為渣男的這些破事擦屁股。這么一來覺得渣男沒有那么渣了, 也不覺得女主那么傻。反而覺得女主有母性包容的一面。如果換個直白的說法養 “吸毒犯科小白臉”,那這片就有點看不下去了,面首育成記那就文藝的多。話說回來:誰年輕的時候沒有犯傻X過,對吧!都是愛,都成了回憶。

在別人看來是一句話可以講完的爛俗狗血男女情事,而在導演本人的立場來看卻是一件值得珍藏的“紀念品”。英國作者導演喬安娜·霍格(Joanna Hogg)一直備受影評界追捧,這是她第四部電影長片,獲得今年圣丹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盡管我沒看過她之前的三部作品,但是在這部新作里能體驗到她獨樹一幟的作者風格,以及對女性情感主題的個人見解。
影片根據她的私人經歷改編,從外表上來看是極具古典氣質的室內劇,從人物服飾、美術布景與配樂都努力還原出80年代英國撒切爾夫人執政年代的保守氣息

“紀念品”為了忘卻的記念(簡評,The Souvenir)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3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