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的大背景和主題:英倫搖滾(Britpop conception in wiki)英式搖滾屬于另類搖滾和流行搖滾,源自於英國九零年代初期的獨立音樂圈,基于90年代早期的"Britishness" 音樂文化運動。發展成為對抗八零年代末及九零年初期音樂及文化的潮流,特別是針對來自美國的Grunge風潮。最成功和廣為人知的樂隊是Oasis, Blur, Pulp, and Suede。雖然被被更多的認為是一種營銷手段而不是文化和流派,但這種文化大環境還是影響了當時的英國多數地下樂隊。這些樂團引領英國另類搖滾成為主流,并且成為政治文化活動「酷英國」的骨架。雖然大受歡迎的幾個樂團都能夠朝向海外發展,專輯在美國的銷售也相當成功,然而英式搖滾在九零年代末期,還是免不了走上衰退的道路。
(犯罪情節處理的還是很白目的,勾心斗角多沒意思,配著霓虹燈的打光,妮子腹黑的角色,我們來聽歌吧)
出現的全部音樂
①Blur—Beetlebum 1997
Blur第五張錄音室專輯于1997年2月發行。音樂媒體預測這種lo-fi音樂的實驗會疏遠那些少女粉絲,但是他們對這種嘗試感到贊賞

第一次寫影評很緊張
這部電影也是大家所說的唱片界的夜行者,不過今天我要說的不是這些,而是影片對音樂人的態度
影片一開頭很明確的說了,建議那些還在等待簽約的樂隊直接滾蛋,因為就像是買彩票一樣幾率才會被唱片公司選中。其實一開頭我就對本片不是有太大好感,不過主角還是懂得鑒賞,只是說自己完全站在了商業這塊
這就反映出了現在音樂行業,垃圾音樂一般都是被推到頭條,能舞動那些尸體的也只有沒有內涵的垃圾,然而真正充滿夢想音樂一直在地下進行。
還有就是從警察那張唱片可以看出如今音樂公司對于那些投稿的小樣的態度,也許你是充滿夢想的,但是人家可不會這樣對待,那么問題來了,音樂人是該進該退
我也是個獨立音樂人,在很多小演出都熱情的介紹自己,希望自己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可,希望會有人聽你的音樂,也許這就是動力所在。不過當自己發布的歌曲只是被幾個朋友聽一遍,這當然得不到滿足,主頁的粉絲一直終結在那個數字,每次都是麻木的失落。面臨的問題是是否該堅持下去。
淡淡的傷感。。。不過我認為是該堅持下去,好音樂一定會被人發現

殺死汝伴:一大波帥哥來襲!小鮮肉尼古拉斯?霍爾特聯手二代“速遞人”艾德?斯克林上演《殺死汝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2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