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9 19:17
首映:2021-02-12(中國大陸)
年代:2021
時長:90分鐘
集數:11集
連載:更新至0集
評分:8.7
觀看數:9216
熱播指數:915
來源網:三年網
《典籍里的中國》匠心真人秀,史詩般的真人秀片 第二集 《天工開物》
這個片子根本不是什么“沒有區分今文古文”的問題。倪大紅飾演的伏生,對撒貝寧一口一個“晚輩”,這是正確的用法嗎?怎么聽著好像罵人啊?就象叫別人兒子“犬子”,對著哥哥叫“愚兄”。另外,《牧誓》里,哪里有炮烙和比干挖心的橋段?這些不都是后來“泰誓(太誓)”里的說法吧,爭議也很大……低級錯誤一堆……這片子有專家把關嗎?
看了第一集關于《尚書》的一集,時不時打開彈幕看一下,一個個都是歷史學家,居然還有人說“周公吐哺”的“周公”是周瑜,事實上應該是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公姬旦。還有一個一個給紂王洗白,不相信史書,他們認為是明君,我就奇了怪了,說紂王是昏君最起碼有史書證明,那些說紂王是明君的又是用什么來證明的呢?難道僅僅是猜測和臆想?還有說什么紂王之后再無人皇,后面都是天子,我認為本質沒有區別,只是換了一個噱頭而已,難道自稱人皇就可以沖破天,無所不能,自稱天子就真成了上天授予的帝位
大家好,我是戴著眼鏡拿著話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開場之前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心目中的“綜藝”是什么樣?
是小鮮肉唱跳rap、出道最強跑調reader?
是講冷笑話、耍言情劇、導師一開心S卡B卡滿天飛?
還是一眾喜劇演員臺上抱頭痛哭?
國內部分主創團隊的騷操作,真的是看麻了一群觀眾。
好在我們還有熱愛高強度整活兒的央媽,以及它的開年欄目:
典籍里的中國
后簡稱《典籍》
其實,說《典籍》是“綜藝”多少有點降欄目的格調。
按照央視介紹,《典籍》應該叫做“大型文化類節目”。
相信央視在此類節目上不會犯如此低級錯誤。
我專門百度了下宋應星的資料:生1587年,歿1666年,壽79,江西南昌府人,明朝著名科學家。
節目開篇提到 宋應星晚年回鄉……
那么按60——79歲計,是1647--1666年。我又查看了B站里的“明清戰爭完整版每5日戰線變化”視頻(網友了自行搜索查看),1647年,江西全境已經為清朝控制,1660年除東南沿海局部,川西局部,全國基本為清朝實控。
因此,宋應星縱跨明清兩朝無疑,屬明末清初人士。
宋應星一生主要時間在明朝,成就在明朝
看完典籍里的中國第一集《尚書》,深覺震撼,為節目古今的對話設計拍案叫絕,同時也在深入思考一個問題,何為文化自信?為何要文化自信?我想這也是《典籍》引發我們思考的。泱泱五千年中華文明,從傳承中而來,走向新的傳承與創新,我們擁有世間無與倫比的燦爛文明,當然要自信!這是現代社會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了解歷史,解讀歷史,傳承歷史,以史為鑒,以史為豪,以史為光。文化自信,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如今浮躁的社會
古人“尚”與“上”通用,《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傳統《尚書》。 “書”原來就是史,上古時,史為記事之官,書為史官所記之史,由于這部書所記載的是上古的史事,所以叫做《尚書》。素有“政書之祖,史書之源”的美譽。
《尚書》記載了幾千年前的中國,相傳孔子編《書》,伏生護《書》傳《書》,晁(chao二聲)錯奉命學《書》。其中伏生生逢亂世,以命護《書》,歷經大起大落,終將其傳于天下。
《尚書》中的《禹貢》是中國古代歷史文獻中公認的一篇具有系統性地理觀念的文章
《典籍里的中國》匠心真人秀,史詩般的真人秀片 第二集 《天工開物》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2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