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26 04:44
首映:2006-01-24(圣丹斯電影節) / 2006-06-30(美國)
年代:2006
時長:96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8.7
觀看數:69966
熱播指數:175
來源網:三年影視
【難以忽視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記得高中第一次參加模擬聯合國大會的議題就是全球氣候變暖,那也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全球變暖和溫室氣體的排放對人類帶來的巨大影響。我代表的國家是非洲小國烏干達,一個發展中國家,但發達國家中占據全球霸主地位的美國卻沒有簽訂協議,作為全球第一大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卻沒有盡到一個發達國家應盡的義務維護地球環境,讓當時的我分外疑惑與憤懣,而《難以忽視的真相》給了我最終的答案。
戈爾在影片的開頭介紹自己"我曾是下一屆的美國總統",帶著自嘲的黑色幽默與難以掩飾的心酸。影片之有一段記錄了他競選總統的過程,他是第一個由最高法院判定選舉失敗的總統競選人,2000年那場難產的總統選舉以小布什的勝利告終。在他當任副總理期間就一直推動《京都議定書》的簽訂。但是美國國會在經濟和環境之間選擇了經濟,他們質疑京都協定書的內容會對美國經濟造成巨大的影響,最終全票否定了《京都議定書》的簽訂。很多人都在批評競選這段是整部電影的敗筆,他們認為環境保護不應和個人的政治地位有牽扯。我卻能夠有幾分理解
臺詞控:
因為生態最脆弱的部分是大氣層
脆弱是因為它很薄
已故太空人隆根曾說
在地球儀涂一層光漆的話
漆的厚度與地球儀的比例
正像大氣層相對于地球
差點痛失摯愛
令我得到新力量
一些過去未必有的能力
感到人類或會真的摧毀地球
固有事物未必能傳給下一代
當警號正確而建基于科學,我們作為人類,不論來自何國,中美都應下苦功除掉惡習,道別曾過分依賴的事物,我們都要面對不可接受的結果。
紀錄片拍的不錯,不過全球暖化是不是真的因為二氧化碳太多呢?我還看過另一部紀錄片,說的就是全球暖化只不過是正常現象,地球溫度本來就是時高時低,中世紀的氣溫比現在還高,也沒見有滅頂之災……所以不應這么快下結論
當太空飛船飛往外太空,距離地球四十億英里的地方,天文學家卡爾沙根說:讓我們再來拍一張地球的照片。你看到那顆藍色的小點了嗎,那就是地球。人類歷史上發生的一切,都發生在那顆小點上,包括一切的勝利和悲劇,戰爭和饑荒,以及重大的進步。這是我們唯一的家園。失去它我們什么都沒有,包括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的權力,以及人類文明的未來……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為我們講述了地球正面臨的真相。我們引以為豪的文明,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有可能毀于一旦,殺手就是我們自己。全球變暖使得兩極冰川融化,氣候突變,生物鏈破壞,上海、青島、北京在數十年之后淹沒于海水之下。這不是杞人憂天,也不是天方夜譚,巨量的證據表明這就是真相,盡管難以接受。戈爾這位被他的競爭對手布什稱作“為了保護貓頭鷹寧愿讓工人失業的人”,在全球各地奔走,做了上千次演講。和大多數政府相比,他是站在太空中凝視地球的人。美麗的地球,在太空中孤獨的自轉公轉,千瘡百孔,命運難料。我們的科學家一再呼吁全球變暖可能帶來災難,而懷疑論者和媒體卻在粉飾太平
【難以忽視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9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