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6 03:32
首映:2022-09-10(中國大陸網絡)
年代:2022
時長:60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6.9
觀看數:85440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緊湊!《無負今日》這部電影,算是把尊師重教和教育傳承講明白了
光緒二十八年,梁啟超發表了題為《新中國未來記》的政治小說,圍繞“今日之中國”,想象了中國在未來六十年的巨大變化。某些構想,已然燭照了歷史的重要走向與文化的發展道路。時流亂潮下,他的“時間意識”,尤為意味深長:“國家人群,皆為有機體之物,其現象日日變化,雖有管葛,亦不能以今年料明年之事,況于數十年后乎!”
1902年,橫空出世的新鮮事物,不只有這部深具文學史意義的作品。北京師范大學的前身——京師大學堂師范館正式成立。后人可知,這同是梁啟超投身國民教育的功不可沒的成果
凡是這種講述先賢、大師故事的影片,總不免面臨一個難題,那就是如何讓教科書中的人走到現實中來,使觀眾感覺到親切。
《無負今日》講述了梁啟超、黎錦熙、魯迅、王梓坤、啟功、莫言、余華等一代代師者的故事,當這些大名鼎鼎的師者走到熒幕前,要怎樣做,才能使觀眾與之產生情感聯結?我認為影片用獨具匠心的細節處理,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影片一開始,就是魯迅路過一間教室,正好碰到黎錦熙在講《故鄉》的文法。黎錦熙以為他是遲到的學生,讓他進來,才發現是魯迅先生。
一朝一夕,今日即逝;一時一刻,今日須惜。據了解“無負今日”,源于《梁啟超家書》,它表達了梁啟超對家人以及對自己行為的恪守。而這個詞,作為該片的片名。也被引申為——梁任公先生作為一名老師,他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以及在“覺醒年代”時期,在那個民眾渴望知識的時期,所做出的、并傳承至今的貢獻。
正如電影中魯迅先生的臺詞,“因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滅,我身中的遲暮也即凋零了”,也如北師大校長王梓坤對自己老師“用生命點燃另一個生命”的懷念
《無負今日》里,鄉村老師黃少誠提著油煤燈去少年梓坤家里的場景,一下子觸動了我回憶的閘門,令我想起了我生命里那位夢想啟蒙老師,那位為我點燈的人。
我算是零零后里少數的在山區鄉村長大的孩子,體驗過農村生活的不易、上學路的艱辛和鄉下教室的簡陋,才更懂得知識的可貴,珍惜受教育的機會。六歲那年,爸媽進城務工,留我一人在爺爺奶奶家。那時候沒有瀝青馬路,家里也沒有錢坐車上學,在多雨的山城,我每天早上要走一個半小時泥路才能到學校。在那里,學前班和小學合并為“白家鄉小學”,沒有幼兒園
在路演的時候,編劇說,在上個世紀20年代,梁啟超所贈的“無負今日”這四個字,曾經寫在北京師范大學每一個學生同學錄上,后來卻沉寂了90多年。而這部片子撣去了這四個字上的歷史塵灰,讓它重新閃耀在北師大人的眼前。
我坐在后排黑暗處,看到她說到這里時,眼里閃著亮晶晶的光彩。這一瞬間我被打動了。我能確信,這是一部帶有誠意的片子。
電影不長,只有一個小時,被分為三個篇章:大學、師說、青春。又以“無負今日”這個主題一以貫之。
伴隨著天空曠遠的鴿哨聲響,一副俯瞰老北京的全景圖緩緩展開
2022年10月16日:記《無負今日》
昨日已去,逝者如斯,明日未至,前景何知?唯今日握在諸君手中,尤應呵護之,珍愛之,記掛之,駕馭之。
今日者,當下也,此刻也。
今日者,居于宇宙時空之中。此中者,非庸庸碌碌、不進不退之中,實乃承上啟下、繼往開來之中。
有昨日之沉淀,傳承,孕育,方有今日;有今日之躬行奮進改造,遂有明日。
今日者,蕩滌昨日之舊我,建設明日之新我。唯篤行,唯耕耘,唯進步也。
一切事業皆自今日始,一切學問皆從今日作,一切發想皆于今日起
緊湊!《無負今日》這部電影,算是把尊師重教和教育傳承講明白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8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