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9月,納粹德軍發動閃電式襲擊丹麥和挪威,在國力懸殊,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四小時之內,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十世昭告丹麥全國投降納粹,差不多同一時間,挪威首都奧斯陸在德軍僅損失50名軍人的情況下被攻占,挪威政府一片悲觀,投降浪潮占據主流,哈康七世,這位近70歲一生奉行不干政的挪威第一任民選國王,第一次干預了政府決定:拒絕投降,挪威雖然只是一個小國,但也是獨立民主自由的國家。有感于哈康七世的勇氣,百度百科了下“哈康七世”詞條,評價里其功績僅為一條:1954年10月5日與中國建交。

視角之有趣同時反映在拍攝技巧和故事上。技巧上大量運用手持拍攝,看慣了精致戲劇風的反映英國王室的影片,再來看此片,初看粗糙,漸漸會有類似《帝國的毀滅》的深刻代入感。
關注的是軍事弱國在注定國破的危局前要做出的抉擇,捍衛國族與王室的榮耀與底線,還是要以辱國的代價盡可能挽救人民,從國王的角度看,還要充分顧及君主立憲制政體的程序正義,承受名譽帶來的重壓和負罪情緒,以及制度下的深深無力感。作為“主旋律”影片,它顯然自豪于本國的政體,對哈康七世也充滿敬意

因為有軍迷同學來奧斯陸玩,誤打誤撞去了奧斯卡博格要塞,也由此得知了這部參選奧斯卡的《國王的選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段歷史的大背景是,1939年12月,在相信盟軍可能威脅德軍鐵礦來源后,希特勒下令國防軍最高統帥部著手準備侵當時中立的挪威。
1940年1月,德國海軍決定偷襲挪威。德軍計劃同時占領首都奧斯陸,卑爾根,斯塔萬格等主要城市,捉住挪威國王和重要官員,以減少挪威的抵抗和英國的干預, 快速結束戰斗
挪威對德國之所以重要有兩個主要自1939年春,英國皇家海軍總部便將斯堪的那維亞視為將來與德國開戰時的潛在戰區,英國的張伯倫政府不愿再次在歐洲大陸上開戰,認為會重蹈一戰覆徹,所以開始考慮使用封鎖戰術間接削弱德國,德國工業非常依賴來自瑞典的鐵礦,這些鐵礦主要經由挪威納爾維克港和瑞典呂勒奧運輸,其中納爾維克港冬天不會結冰,因此可全年無休供應鐵礦。
原因:作為海軍單位的基地,以騷擾盟軍北大西洋航運,挪威北方長海岸線是出動U型潛水艇攻擊英國北大西洋商船的極好地點

【國王的選擇】二刷劇情片 請認真對待歷史人物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3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