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3 04:33
首映:2006-09-04(威尼斯電影節) / 2006-11-22(美國)
年代:2006
時長:96分鐘
語言:英語,瑪雅語
評分:7.0
觀看數:33022
熱播指數:56
來源網:三年網
《珍愛泉源》唐納·墨菲出演,令人腦洞大開之作
天堂里有兩棵樹,一棵是知識之樹,一棵是生命之樹。
《珍愛泉源》讓我看到了生命之樹的絢麗。
很難一點點的敘述情節,那情節雖然三環嵌套,也無需多言。觸動我的依然是那種奇妙的感覺,關于生命的終結,關于死亡的創造。最近一段時間,一直都糾結于生死之間,困惑于生的意義。誰創造了生命,我們無從可知,霍金講:宇宙將永遠膨脹,并在此過程中變得越來越空,越來越暗。但盡管宇宙沒有終結,它確實有起點,它產生于一次大爆炸。你可能會問那么大爆炸之前是什么?但答案是沒有“在那之前”,就像沒有比南極更靠南的地方一樣。
而我們的祖先莊子,也告訴我們生的意義在于死,生在那里,死在那里,逍遙在那里,那里就是無何有之鄉。
氣泡,不斷升騰;透明的空間里,有著一棵樹,一個探索永恒的人。他好似修煉,也好似追尋,他祈禱生命之樹不要滅跡,他渴望著生之永恒,死之消亡。Xibalba,這個瑪雅的圣地,死亡是敬畏之路,用那樣奇幻的美麗和耀眼的光明,演繹了未知的永恒。
生之偉大,對生命的眷戀,對不死的期盼,卻換來了重生于大地的繁花;愛之偉大
如果影片沒有瑪雅、Xibalba或者什么星云之類的聯系,這對戀人的愛情和地鐵上看到的盲人乞丐夫婦又有多大區別呢?
很遺憾,宇宙中絢麗的星云都是由垂死的恒星產生的。恒星的生命來自從氫到氦的緩慢的核嬗變過程。當恒星還年輕、剛剛從星級彌漫物質形成時,氫元素的比例超過了整體質量的50%。
當年邁的恒星在燒光自己所有的氫燃料而逐步收縮和冷卻得時候,并不總是安靜和平穩的,好像要反抗命運的判決一樣。這就是新星爆發和超新星爆發,在幾天時間內,它的亮度就增加了幾十萬倍,表面溫度也顯著的升到極高溫。星體在迅速膨脹,隨星體一起膨脹一部分氣體,即使在光度恢復正常后還會繼續向外運動,超新星所拋出的氣體物質在爆發所及的范圍內形成了光度很強的星云。
在超新星中,某些重元素被摔回到星系中,并為下一代恒星提供一些原料,我想這就是影片所說的reborn的一部分含義。太陽就包含大約2%的這些重元素,我們首飾上的金以及我們核反應堆中的鈾,都是我們太陽系誕生之前發生的超新星的殘余。中國的稀有金屬儲量居世界前列
那個在星星上面打坐的男人,就是為守護西班牙領土的勇士,也是湯米。湯米的妻子是西班牙領土的女王,也是在星星前面那顆生命之樹。那顆生命之樹,是那個讓打坐人刎他脖子的那個瑪雅人他爹,也是勇士他爹。與那個瑪雅人搏斗的那人的戒指是他父親給的,他那些戒指是準備去找他心愛的女人的。湯米的戒指弄丟了,不是躺在病床上那個用著呼吸機的人拿了,而是出現了時空重疊,出現在西班牙女王手里,她給勇士說,如果你能找到生命之樹,來守衛西班牙,我就會和你在一起,我們就會永生。在星星上面打坐的人
Darren Aronofsky憑借《Pi》和《Requiem for A Dream》為自己在影壇贏得了聲譽。2006年,他憑借《The Fountain》講述了一個極端晦澀,但被東方人所熟知的哲學。
拼盤式的結構已經從時髦逐漸變得平庸乃至俗氣。此類電影和許多其他形式的電影一樣,表現主旨不外乎兩種:抒發一種情懷抑或闡述一個道理。前者比如《最好的時光》,后者比如05,06年的諸多影片:《Syriana》,《Babel》和這部《The Fountain》。它們有的巧妙的聯系起來,如該類影片的鼻祖之一《Pulp Fiction》,略有神似的《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有的形散而神不散,如前面提到的《最好的時光》;有的形神俱散,比如大多數的double,tripple甚至quad feature:《Four Rooms》,《三更》,《Eros》,etc。但不論以何種形式劃分,成功的拼盤大多數都可以用唯一的方法解析,那便是找出這些故事中的相似之處,即穿引期間的暗線即可。
《The Fountain》雖然隱諱,但是對于東方人來講并不難理解。東西方所推崇的哲學信仰向來有一個巨大分歧,形式上說,西方的哲學和宗教大多是功利的
《珍愛泉源》唐納·墨菲出演,令人腦洞大開之作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1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