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2 17:37
首映:2011-06-02(捷克)
年代:2011
時長:126分鐘
語言:捷克語,德語
評分:7.6
觀看數:69833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利迪策大屠殺】沉淀,比起血腥更加震撼和絕望
以一個家庭悲劇開始,延伸出幾個青年不慎行為,伴隨著輕描淡寫萊因哈德·海德里希的被刺殺,報復性的大屠殺逐步展開,而之前的人物也面臨著不同的命運,最終殊途同歸。
影片前半段的故事應該是經過藝術處理的,弒子悲劇和青年玩笑式的“反抗”行動。這樣處理其實對于歷史影片是把“雙刃劍”。對于觀眾,理性上難免會懷疑其存在性,削弱后半部分真實震撼的力量;感性上倒是一種不錯敘事組成,面對自身的贖罪和無暇的純真,暴殄天物所形成的感官落差。
其實本片并沒有過度利用慘劇,放下大屠殺本身的沖擊,影片最出眾的還是整體敘事的連貫,人物的糾葛,人性的塑造,以及影像的質感從始至終的保證。那些稀薄的云層,鄉村陽光、草葉,雪地里的腳印,會面桌的俯視,布拉格城堡的雕塑……仿佛都被賦予了生命。
如果沒有大背景,整片也可以成為一部內省的力作。
震撼心靈的電影,不僅是因為這個震驚世界的慘案又多了個凄慘的個人版本,也非此片若隱若現的結構現實主義標簽,而是創作者尋到了一個極為獨特的視角,讓我洞見了殘酷戰爭背后血淋淋卻豐滿的人性。此片對好萊塢樂此不疲地玩弄拯救人類地球乃至宇宙的個人英雄主義情結是個莫大的嘲諷,告訴人們一個現實,人類多么脆弱,多么難以救贖……
弗蘭緹塞克是利迪策人,因誤殺親子而入獄。多年后,英國別動隊員刺殺海德里希后被利迪策人庇護隱藏,因此利迪策人遭納粹屠村,其中也包括弗蘭緹塞克的另一個兒子
一個男人,來自利迪策,在宴會上誤殺了自己的兒子。入獄。一直給家里寫信,沒有人原諒他。幾年后,大雪紛飛的一天,他刑滿釋放。坐上自己熟悉的公交車。到站后,依然大雪紛飛,一片白雪皚皚。
他不停的跑。
整個利迪策,變成了一片茫茫的雪原。
只有他自己的腳印。
他瘋狂的刨開積雪,雪下面,只有灰燼。
雪原,一個跪地男人,一串腳印,刨開的灰燼。
比任何血腥的場面來得更震撼,更讓人絕望。
后來這個男人來到了 德軍的辦公室 ,說:你殺了我吧。德軍說:你來晚了。男人氣急敗壞,為了激怒軍官,他大聲的說:刺殺刺殺海德里希是一個偉大的行動!!!軍官猶豫了一下,笑著說:我覺得也是,你來晚了,你知道殺你要經過多少書面程序,多少法郎嗎?你不值得,把他給我扔出去。
后來,一個村子里的憲兵把他叫了過去。憲兵經歷了所有過程,他很頹廢,但他幫著男人找到一所房子,是廢舊的小火車站。
還給了他一個盒子。盒子里是所有外界寫個原來利迪策人的信件,當然包括他老婆的。
還有他另一個兒子的。
電影巧妙的利用火車站來回的火車,來表達外界的信息。
這是一部捷克人眼中的二戰納粹大屠殺電影,比起《辛德勒的名單》所代表的好萊塢式臉譜化的英雄主義情結、匈牙利《布達佩斯之戀》的浪漫情懷,或是荷蘭《黑皮書》中著重討論的復雜人性,這是一部真實、細膩、平靜、克制卻又分量足夠發人深思、祝福本善人性必將在世間重生的敘述納粹屠殺的影片。
真實的歷史永遠最打動人,然而導演并不想關注在復雜的暗殺與報復屠殺的歷史本身,本片的故事沒有英雄美人的驚世愛情,也沒有戲說杜撰的噱頭,當然更沒有像《金陵十三釵》那般矯揉造作的所謂“意義”。故事的主要角色就是這個遭遇滅頂之災小鎮上的村民,男人、女人、兒童,牧師、保安警察、熱血青年,然而不一樣的人物,同樣的命運。人性的堅韌、對善良的篤信更是導演希望傳達的。
影片前半部的安靜的田園風光與小鎮生活、成年人之間的情感韻事、以及不慌不忙對青年男女情竇萌動的鋪墊讓一切舒緩到使人揪心,因為知道涂炭的到來,然而當納粹和蓋世太保發動屠殺的時候,影片選擇了用沉重的大提琴鋼琴和慢鏡頭替代了爆炸與嘶喊
【利迪策大屠殺】沉淀,比起血腥更加震撼和絕望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9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