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夫人第八集第一幕,展現了1977年休斯頓的全國婦女大會前,一場以塞內卡為起點的火炬傳遞。
紐約州的塞內卡是一個對于女權運動具有重要意義的小城。1840年,在倫敦一場廢奴大會上,伊麗莎白·卡迪·斯坦頓與盧克麗霞?莫特對大會因性別而將她們排斥在會議活動之外而憤然離場,以示抗議。隨后﹐她們開始策劃一次有關婦女權利的大會。八年后,也就是1848年,婦女權利大會終于在塞內卡召開。
斯坦頓在塞內卡瀑布城大會上根據1776年宣告美國脫離英國獨立的《獨立宣言》

新年第一天,在男方老家弄了個婚禮,來賓都是劇中中西部保守派大爺大媽之類的人物。不是很隆重,但是讓我印象極深,五味雜陳,體會很多,唯獨沒有什么幸福快樂。
這些婚慶禮節和花活多少有點缺大德,核心思是把新娘當做物品進行展示。是的,物品,可不是讓你上臺來一段talk show剖析內心,而是按照那些繁文縟節精心打扮,然后說吉祥話以及保持微笑,任人觀賞。大冬天,縣城暖氣不佳,我在換單薄的婚紗時,就在想,我踏馬一會到要看看,這打著溫馨氛圍的熱鬧場面中,到底誰會問我冷不冷。果然,全是娘家人

說到女性平權,不得不提《美國夫人》。今年我和讀書會的小伙伴組織過一次線上講座,邀請了畢業于劍橋大學,專門從事女性主義研究的華盈來分享和解析這部劇,華盈的梳理得非常系統,也把時間軸和歷史背景講解得非常明白,可點擊[《美國夫人》:那些為性別平等奮斗的女人]。
該劇以美國第二波女性運動為背景,講述人們推動性別平等權利修正案通過(Equal Rights Amendment,縮寫“ERA”)的故事。因為美國法案復雜的投票機制,這個修正案經歷了艱難的過程,期間各種辛酸不表

E2每次看到如今我們覺得多么平常而理所應當的事情,在許多年前先驅們經歷了多少探索和探索,就會倍加覺得幸運和珍惜。Gloria is wonderful.
E3看到Alice這個角色有許多塑造,期待后面能更加獨立,走出主婦圈。我其實覺得凱特不是很適合Phylis這個角色,總有些出戲。另外,覺得Phylis過于想進入政治舞臺而并不真的關心女性權利,因為她未曾感受到過落差和不公平。
E4 Phylis是一個優秀的好學生,但她并不關心真正的女性。看到她激怒Betty,很憤怒,想往她漂亮偽善的臉蛋上砸大白菜。
E5 探索之路很艱難了

《美國夫人》深入人心的劇情片 保守派VS自由派:從服裝角度看美國70年代女性群體的巨大分裂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