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年華的公主,短暫逃出皇室的藩籬,在街頭喧鬧的陽光下放肆真性情,貪婪地享受作為平民的自由,做一回真女孩。這就是盡人皆知的電影《羅馬假日》。
奧黛麗-赫本在1993年就已經作古了,天使回到了天堂,從此人世上就再也沒有了安妮公主那瞬間乍現的率真和天然。這個世上缺了一種元素。愛赫本的人,甚至認為這種元素就是活著的唯一依據。
我們是為愛而生的,如果愛得偏狹、愛得固執,愛得只識得一種情趣,那愛就變得艱難。正如活著就必須圓滑一樣,愛,也要見風使舵、順水推舟,否則要我們怎么活下去呢?赫本肯定是走了,在某片云朵上面,用蹙起的眉頭看著我們把愛擺在唇齒間,看著我們一次次為了照顧其他東西把愛放在一邊,看著我們把愛玩成了競技,看著紙上的愛那么多、心靈的愛那么少,看著我們用錢幣購買很多東西,包括愛。是啊,我們要活得象樣,我們要HOUSE那樣的房,要BMW那樣的車,要Sophie Marceau那樣的女人,甚至要馬爾代夫海景房的清晨,要塞納河邊咖啡館的黃昏,即使我們暫時還不能擁有游輪和小島,我們靠以上這些武裝起來時

赫本成功演繹了一位公主,估計也是得償所愿吧,好萊塢電影中也上演了一段瓊瑤式的離別,也許可以算是皆大歡喜。這位公主從乖寶寶式的被動接受屬下指導甚至控制,只花了一天一夜就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期待牢牢把握權柄的王室繼承人。而這個轉變的關鍵則是拒絕一份愛情,看起來很像是伊麗莎白一世故事的改編。
十幾歲第一次看的時候,對這種沒有結局的愛情故事很反感,因為覺得太無情了。但是十幾年之后,已經明白了世界上的愛情往往都是意外的,而生活的確是有可能讓人做一些很無奈的選擇,這時候的無情其實應該叫做勇敢,與此同時那種短暫的火花其實也是非常美麗的。在安公主勇敢拾起來統治者的責任時,喬記者也勇敢的壓制了成功欲望,為了保護安的名譽而放棄了事業上的機會。大概是現實中放棄的太多了,看到電影男主角也有這種放棄的時候,真是覺得很感動。
“羅馬假日”愛上也許只有一瞬間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