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11 21:11
首映:1989-06-02(多倫多首映) / 1989-06-09(美國)
年代:1989
時長:128 分鐘
語言:英語,拉丁語
評分:9.2
觀看數:27285
熱播指數:1444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死亡詩社:只有在夢中,我們才是自由的
我試圖設想,如果是幾年前,我看到死亡詩社的時候我會是什么感想。我想我會澎湃。但是,偏偏我看到它的時候,是現在。
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多少人是擁有夢想的,即使擁有的人,很多也在慢慢要放棄它。
原因是什么,是因為世界掌握在沒有夢想的人的手里。他們只是現實地生活著,維護著世界的平衡。那些敢于夢想的人,不是掀起了大戰,就是引起風波。有時候他們也僥幸創造藝術,但是很多又為此付出了快樂或者生命。總而言之,世界上存活得長久的,多為平庸。
就像那最最簡單的,沒有花沒有果的蕨類,可以活下來,這么久。
今天恰巧聽張雨生的歌。有人評論,天妒英才。沒錯。世界進化得不能太快。
我不是讓你放棄,因為我熱愛我的夢想。
我愛戲劇,愛電影,愛繪畫,愛一切影像的藝術。我在25歲的年紀,做著平庸的工作,但是還能和你目光炯炯,熱情似火地談著我的夢想。
但是
永遠不要讓你的夢想傷害到別人。我做得不好。
我傷害到了家人,同我一起背上困境同夢想的差距的包袱;
我傷害到了朋友,同我一起逃避現實感慨命運的不公;
我傷害到了愛人
前段時間,室友看完后,感嘆說,詩人都是瘋子。其實,看完后,我想說,詩人都必須是“瘋子”。沒有異于常人的思維,又如何寫出美妙的詩篇?
后來想想,其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是別人眼中的“瘋子”才對吧。只是,應試教育,讓我們習慣于去接受,而不是去創造。
印象最深的鏡頭中,有Neil的父親在睡前彎腰將拖鞋擺整齊的畫面跟Neil床上疊得一絲不茍的睡衣。這兩個鏡頭讓我想起上學期英語詩歌課上讀過的一首詩,Wallace Stevens 的Disillusionment of Ten O'clock。
Disillusionment of Ten O'clock。
------ by Wallace Stevens
The houses are haunted
By white night-gowns.
None are green,
Or purple with green rings,
Or green with yellow rings,
Or yellow with blue rings.
None of them are strange,
With socks of lace
And beaded ceintures.
People are not going
我不太清楚這個故事發生的年代。
看起來,能夠進入到這樣一所教會學校讀書并不是容易的事情,為頂尖大學輸送大量優秀學生的學校,自是有自己值得驕傲的風氣和傳統。
在影片開頭,隆重的入學宣講,統一的制服,肅穆的環境,清一色的雄性,帶著濃濃的禁欲氣息。刻板,嚴謹,規則,或許是所有人對這所學校的感覺。但是,在這刻板的外表下,是豐富的課程和對學生平衡發展的追求,這大約也是許多父母努力將孩子送入這里的原因。因為,在成年人的潛意識里,嚴格的管教確實有助于孩子們的成長。
十七八歲的年輕人,正是不受約束,渴望反抗權威的年紀。所以,影片里以尼爾為代表的一群少年,在乖順的表面下,掩藏著一顆桀驁不馴的心。而基丁老師的出現,恰好就滿足了少年們內心深處對自由、反規則的向往。誰還沒有年輕過呢?
且不說這些十七八歲的少年,就連我早已不再年輕的心都為基丁老師的教育方式所吸引,當他第一節課帶著少年們在禮堂里一邊參觀學校的歷史照片,一邊說出“抓住光陰”的時候;當他鼓勵著少年們撕去代表規則和權威的詩集前言
這個片子在完成度上以及攝影手法上值得8分以上,但是因為它的價值觀以及可能的誤導性我給它打了2分,因為其可能正確的價值核心,但是錯誤的行為與導向。我認為Mr Keating就是一個普通的老師,教學方式和其他傳統老師很不一樣的老師,如果作為一個詩人他可能有90分,但是作為一名教書育人的老師,他都不及格。假如按照Mr Keating的教學方式,那么很可能的結果是今天“自由”,明天放蕩,后天自殺,尼爾自殺的悲劇就不再是偶然,下文我會逐步解釋并論證我的觀點。
首先
Seize the day 的翻譯
我看的影片中翻譯成 及時行樂
可總覺得 及時行樂 有消極避世的一面,很不妥
而不如直譯成抓住每一天,或者把握當下
才更符合電影的主旨
朋友們怎么認為??
看了很多的評論,都說喜歡這部電影,或假意(至少在我眼中是)、或真心。
但是,就如電影中一樣,這世界上,一部分人怎么也不能理解另一部分人的生活。評論者中,有許多的人,就如最后沒站起來的那些人那樣,就如Cameron那樣,認為Neil的死Mr Captain有責任。
當我看到Cameron的愚鈍時,我笑,我悲哀,我可憐他。
我們不得不承認,有的時候,上帝或佛祖或老天(whatever)并沒有給所有人一樣的天賦或情商,所以這世界上,一部分人怎么也不能理解另一部分人的生活。
我覺得,也許一棵樹一顆草都有他的靈魂、他的夢想。
這個世界的改變,我想更多的是那些有理想、有激情、有靈魂的人帶來的。
當人可以批量生產的時候,當人的一生由他人安排的時候,雖生猶死。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
Cameron可悲,
校長丑惡。
不得不說,我們的周圍,遠比這丑惡骯臟的事無時無刻不再在發生,以更好的名義、更好的形式、更......
當我的好友,用靈活著的好友,跟我說,她覺得人類在走向destroy的時候,我甚至相信。
死亡詩社:只有在夢中,我們才是自由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483.html